[發明專利]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編碼復用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88882.1 | 申請日: | 2007-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74932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07 |
| 發明(設計)人: | 余榮道;劉晟;李琦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18 | 分類號: | H04L1/18;H04L1/00;H04J1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成春榮;竺云 |
| 地址: | 518129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速 下行 共享 信道編碼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無線通信領域,特別涉及高速下行共享信道編碼復用技術。
背景技術
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簡稱“HSDPA”)作為一種增強的下行無線傳輸技術,由于采用了基于自適應調制編碼的鏈路自適應技術、基于物理層重傳和軟合并的混合自適應重傳請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簡稱“HARQ”)、快速多用戶分組調度、2ms短幀等關鍵技術,具有頻譜效率高、下行傳輸速率大、傳輸時延小等明顯的優勢,從而可以對分組數據業務提供有效地支持。
增強的專用信道(Enhanced?Dedicated?Channel,簡稱“E-DCH”)又稱為高速上行分組接入(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簡稱“HSUPA”),由于采用了基于基站節點(Node?Base?Station,簡稱“Node?B”)的上行快速分組調度、快速HARQ以及2ms短幀等關鍵技術,E-DCH具有頻譜效率高、上行傳輸速率快、傳輸時延小等明顯的優勢,從而更有效地支持實時游戲業務、文件上傳、寬帶多媒體業務等分組數據業務應用。
基于碼分多址(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簡稱“CDMA”)的HSDPA/HSUPA技術由于受CDMA系統固有的多徑干擾的限制,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移動通信不斷向更大傳輸帶寬(如20MHz帶寬)和更高傳輸速率(如100~200Mbps)方向發展的需求。同時,由于正交頻分復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簡稱“OFDM”)技術與CDMA技術相比具有優良的抗多徑能力、易于與多天線技術結合和接收機結構較簡單等明顯的優勢,逐漸成為未來無線通信系統主要采用的多址方式。
HS-DSCH的編碼與復用如圖1,高速下行鏈路共享信道(High?SpeedDownlink?Shared?Channel,簡稱“HS-DSCH”)的2m傳輸時間間隔(Transmission?Timing?Interval,簡稱“TTI”)最多承載1個數據快,輸入編碼復用鏈的每個HS-DSCH數據塊經過編碼復用后映射到一個3個時隙的HS-DSCH子幀。HS-DSCH的編碼復用過程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步驟:傳輸塊增加循環冗余校驗(Cyclic?Redundancy?Check,簡稱“CRC”)信息、比特加擾、編碼塊的分割、信道編碼、HARQ(混合自動重傳請求)、物理信道分割、交織、16正交調幅(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簡稱“QAM”)星座重組、物理信道映射。下面對這些步驟逐一說明。
增加CRC校驗信息:
CRC校驗完成當前傳輸信道TTI幀內傳輸塊的差錯檢測。HS-DSCH校驗比特長度為24,傳輸塊比特逐位進行CRC校驗比特的計算,由循環生成多項式gCRC24(D)=D24+D23+D6+D5+D+1產生CRC校驗比特。
比特加擾:
記輸入到比特加擾模塊的輸入為bim,1,bim,2,bim,3,...,bim,B,其中B是輸入到比特加擾模塊的比特數,加擾后的比特表示為:dim,1,dim,2,dim,3,...,dim,B。則比特加擾通過如下關系定義:
dim,k=(bim,k+yk)mod2??k=1,2,...,B
其中yk由以下計算:
y′γ=0??-15<γ<1
y′γ=1??γ=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8888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