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供負載平衡與流量控管的動態無線網絡拓撲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88392.1 | 申請日: | 2007-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7230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24 |
| 發明(設計)人: | 郭明旺 | 申請(專利權)人: | 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407 | 分類號: | H04L12/407;H04L12/4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聞 |
| 地址: | 臺灣省新竹科學***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供 負載 平衡 流量 動態 無線網絡 拓撲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有關于一種無線網絡拓撲系統,尤指一種可令不同無線擷取點間,根據IEEE?802.11規范的管理幀(Management?frame)中所新增的一信息單元提供的一鏈接數(Hop?Count)字段及服務鏈接數(Service?Hop?Count)字段內的信息,在有線網絡骨干的架構下,自動選擇與鏈接數及服務鏈接數較少的AP,建立無線網絡連結,以動態地形成一高效率、低負載且拓撲簡單的無線網絡拓撲系統,即一種提供負載平衡與流量控管的動態無線網絡拓撲系統。
背景技術
由于,無線網絡的特性可彌補有線網絡的許多缺點,近年來,以IEEE802.11無線網絡協議為基礎的網絡拓撲系統,已成為目前無線網絡發展的主要方向,雖然此一發展趨勢已相當明顯,即如何根據無線擷取點(Access?Point,以下簡稱AP)間的互連架構,以發展無線網絡拓撲系統。然而,因為在IEEE在制定該協議之初,未預期到IEEE?802.11會發展的如此快速,故以IEEE802.11無線網絡為基礎的網絡拓撲,至今仍然沒有IEEE的標準協議,甚至連相關的草案都還未成型。因此,目前許多網絡廠商均已開始發展自己的無線網絡拓撲系統。
由于,無線網絡與有線網絡的物理特性有極大的差異,無線網絡所提供的服務不僅有別于有線網絡,其與有線網絡整合時也存在著一些潛在的問題,目前各網絡廠商所自行發展出的已知無線網絡拓撲系統,大多不能滿足使用者的真正需求,其與有線網絡的拓撲相較,不僅顯得較不具彈性,且無論在網絡架設、拓撲的生成與維護及網管等各方面,都仍存在若干待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也為在無線分散系統模式(Wireless?Distribution?System,以下簡稱WDS)下發展無線網絡拓撲系統所必須面對與克服的問題。
另外,無線網絡系統的效能,與無線網絡拓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主因在于無線介質為共享的有限資源,必須依存在載子感測多存取/碰撞避免(Carrier?Sense?Multiple?Access?with?Collision?Avoidance,簡稱CSMA/CA)的架構上,故如何有效地分享無線頻寬資源即顯得格外重要。此外,干擾與噪聲的問題對無線連結(RunOutofVport)的傳輸效能,也會有影響,此由許多無線網絡的相關文獻可知,每多增加一個無線連結,可能會導致傳輸效率降低一半,甚者,無線網絡也可能因為拓撲長成,而不具最佳化,導致網絡長時間處于忙碌狀態,但整體效能卻乏善可陳。
參閱圖1及圖2所示,乃兩個無線網絡拓撲,各該無線網絡拓撲都各有一AP連結上一有線網絡,其信號范圍均涵蓋到其余三臺未直接連結上該有線網絡的AP,且各該AP的相對位置都一致,二者間唯一的差異,在于圖1所示的拓撲中AP?1-4直接與AP?1-1建立無線連結,而圖2所示的拓撲中AP2-4則未與AP?2-1直接建立無線連結。因此,若圖1所示的拓撲中未直接連結上該有線網絡的三臺無線擷取點AP?1-2、AP?1-3及AP?1-4,同時有數據要傳送到該有線網絡時,以AP?1-4為例,若AP?1-4欲傳送幀到AP?1-1,則AP1-4會先傳送一要求幀(Request?To?Send,以下簡稱RTS)予AP?1-1,AP?1-1在收到此一RTS時,若可接收AP?1-4的幀,則AP?1-1將傳送一響應幀(Clear?ToSend,以下簡稱CTS),告知周遭的其它AP,根據此一程序,令AP?1-4在傳送幀時,避免發生碰撞。換言之,AP?1-4在傳送幀的瞬間,圖1所示的拓撲中其它的AP都會停止傳送幀。
若類似的情況發生在圖2所示的拓撲中,當AP?2-4欲傳送幀到AP?2-1時,由于其無線拓撲架構不同于圖1所示的拓撲,故AP?2-4必須先將一RTS傳送到AP?2-3,AP?2-3在收到AP?2-4傳來的RTS時,若其可接收AP?2-4的幀,則傳送一響應幀CTS,告知周遭的其它AP,以避免發生碰撞,因此,若AP?2-2是位在AP?2-3的信號范圍內,則在AP?2-4傳送幀予AP?2-3的瞬間,不會有碰撞發生,但相較于圖1所示的拓撲,AP?2-3必須再一次執行同樣的傳送流程,才可將來自AP?2-4傳來的幀,傳送到AP?2-1。故,由前述可知,AP?1-4顯然較AP?2-4具有較佳的傳送效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明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8839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