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合成氣熱交換系統的方法和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87903.8 | 申請日: | 2007-01-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9317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羅納德·迪安·基;馬克蘇德爾·拉赫曼·汗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德BOC加工工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7/00 | 分類號: | F28D7/00;F28D1/04;C01B3/02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于輝 |
| 地址: | 美國俄*** | 國省代碼: | 美國;US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合成氣 熱交換 系統 方法 設備 | ||
1.一種從含氫合成氣流中回收能量的方法,包括:
a.提供具有至少四個分隔的流體回路的第一換熱器;
b.向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一流體回路提供第一熱的含氫合成氣 流;
c.向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二流體回路提供第一冷的熱交換介 質,由此通過與所述第一冷的熱交換介質進行間接熱交換,所述熱的 含氫合成氣流被冷卻;
d.向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三流體回路供給第二冷的熱交換介 質,由此通過與所述第二冷的熱交換介質進行間接熱交換,所述熱的 含氫合成氣流被冷卻;
e.向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四流體回路供給第三冷的熱交換介 質,由此通過與所述第三冷的熱交換介質進行間接熱交換,所述熱的 含氫合成氣流被冷卻;
f.從所述第一換熱器中排出冷卻的含氫合成氣流;
其中所述含氫合成氣流水平流過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一流體回 路,并且如果在所述合成氣冷卻期間形成冷凝物,該冷凝物流至所述 第一換熱器的底部,并且該冷凝物與排出所述冷卻的含氫合成氣流相 獨立地,在所述第一換熱器的底部排出,
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被分為至少第一區段和第二區段,所述熱的 含氫合成氣流和第三冷的熱交換介質之間的間接熱交換在所述第一 換熱器的第一區段和第二區段中進行。
2.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通過蒸汽/碳氫化合物的重整過 程、煤的氣化過程、或部分氧化過程,獲得所述第一熱的含氫合成氣 流。
3.根據權利要求2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冷的熱交換介質是來 自所述蒸汽/碳氫化合物重整過程、或部分氧化過程中的碳氫化合物 進料流。
4.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冷的熱交換介質是碳 氫化合物進料流,所述第二冷的熱交換介質是鍋爐水流,并且所述第 三冷的熱交換介質是軟化水流。
5.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向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 五流體回路供給第四冷的熱交換介質,由此通過與所述第四冷的熱交 換介質進行間接熱交換,所述熱的含氫合成氣流被冷卻。
6.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進一步包括:
將所述熱的含氫合成氣流的至少一部分從所述第一換熱器中排 出,
從所述第一換熱器中排出的所述熱的含氫合成氣流在第二換熱 器中進行熱交換,并且
將得到的冷卻的含氫合成氣的至少一部分返回到所述第一換熱 器,通過間接熱交換進一步冷卻。
7.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是螺旋盤管換 熱器。
8.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是板翅式換熱 器。
9.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換熱器是管殼式換熱 器。
10.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所述第 一區段中,所述熱的含氫合成氣流和第一冷的熱交換介質之間,以及 所述熱的含氫合成氣流和第二冷的熱交換介質之間進行間接熱交換。
11.根據權利要求1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向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第 五流體回路供給第四冷的熱交換介質,由此通過與所述第四冷的熱交 換介質進行間接熱交換,所述熱的含氫合成氣流被冷卻,其中所述熱 的含氫合成氣流和第四冷的熱交換介質之間的間接熱交換在所述第 一換熱器的第二區段中進行。
12.根據權利要求10的方法,進一步包括向所述第一換熱器的 第五流體回路供給第四冷的熱交換介質,由此通過與所述第四冷的熱 交換介質進行間接熱交換,所述熱的含氫合成氣流被冷卻,其中所述 熱的含氫合成氣流和第四冷的熱交換介質之間的間接熱交換在所述 第一換熱器的第二區段中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德BOC加工工廠有限公司,未經林德BOC加工工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8790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復合金屬多孔體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樹脂模塑制品和樹脂模塑制品的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