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晶顯示器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87837.4 | 申請日: | 2007-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7121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24 |
| 發明(設計)人: | 張之禮;吳正佳;高宏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 | 分類號: | 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永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英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中國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晶顯示器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器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關于背光模塊光學模片排列改良的液晶顯示器裝置。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由于具有輕薄短小、高亮度、高對比與低耗電等特性,已取代傳統陰極射線管顯示器成為顯示器市場的主流產品。目前,液晶顯示器已被廣泛地使用在筆記本計算機上,甚至是桌上型計算機上,并且正持續普及化當中。然而,液晶面板本身卻不會發光,因此背光模塊(Backlight?Module)中的光源與光學薄膜,由于可以提供較佳的光學特性,如:高亮度、高對比度和廣視角等,而在液晶顯示器里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請參考圖1,圖1為已知的液晶顯示器裝置的剖開圖。如圖1所示,已知的液晶顯示器裝置10包含有背光模塊11、液晶面板12、設置于液晶面板12之下的下偏光片16、以及設置于液晶面板12之上的上偏光片18。另外,背光模塊11包含有一對設置于下偏光片16下的菱鏡片13、14、設置于菱鏡片13、14下的擴散片112、設置于擴散片112下的導光板114以及設置于導光板114一側邊的光源116。其中,菱鏡片13、14包含有具有多個排列于垂直方向的平行菱鏡脊線的上菱鏡片13與具有多個排列于水平方向的平行菱鏡脊線的下菱鏡片14,而下菱鏡片14設置于擴散片112上,并且上菱鏡片13設置于下菱鏡片14上。另外,下偏光片16具有第一透射軸以及上偏光片18具有垂直于此第一透射軸的第二透射軸,一般來說,第一透射軸與液晶面板12的任一側邊的夾角約45度。光源116會先進入導光板,再由擴散片均勻擴散,擴散后所發射出的光線會依序透射下菱鏡片14與上菱鏡片13。光線的一部分會被折射而另一部分會被散亂地反射。當光線經過折射后,會經過下偏光片16,但光線經過下偏光片16會有一半會被吸收,使得實際可用的光線只有光源116發出的光線的一小部分。由于大部份的光線已于上述的傳遞過程損耗掉,所以提供足夠的亮度與對比度并且降低耗電,光源的有效利用已成為一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利用光源的液晶顯示器裝置。
為達上述目的,根據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本發明披露一種液晶顯示器裝置。該液晶顯示器裝置包含有上菱鏡片與設置于該上菱鏡片上的下偏光片,該上菱鏡片具有多個排列于第一方向的第一平行菱鏡脊線與集光方向,該第一平行脊線與該集光方向大致垂直,且該下偏光片具有與該集光方向大致平行的第一透射軸。
本發明通過改善上菱鏡片與下偏光片的相對位置,使得上菱鏡片的集光方向與下偏光片的透射軸大致平行,以提升光源所發出的光線的利用率,增加出光亮度。
附圖說明
圖1為已知液晶顯示器裝置的剖開圖;
圖2為本發明第一優選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裝置的剖開圖;
圖3為本實施例根據圖4的角度坐標的實驗結果;
圖4為排列方向的角度坐標;
圖5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裝置剖開圖;
圖6為本發明的第三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裝置剖開圖;
圖7為本發明的第四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裝置剖開圖;
圖8為本發明的第五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裝置剖開圖;
圖9為本發明的第六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裝置剖開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878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