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香煙用低灰分低焦油可燃基質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86544.4 | 申請日: | 2007-03-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392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姚揆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揆一 |
| 主分類號: | A24B15/16 | 分類號: | A24B15/16;A24D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香煙 灰分 焦油 可燃 基質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香煙的煙絲,具體是一種香煙用低灰分低焦油可燃基質,用于代替天然煙絲中的可燃成分制成低焦油香煙。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用天然煙絲制成的香煙在吸用時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焦油。現有技術公開了一種《用復合結構煙絲制成的香煙》(專利號ZL?01259303.6),其中復合結構煙絲由可燃基質及粘附在其外的功能基質復合而成。普通煙絲中的可燃基質由煙葉中可燃物質與雜質復合而成,但這些物質在燃燒時產生的焦油含量較高,對人體有害。因此需要一種低焦油的可燃基質。
發明內容
專利受理號200510085075.5專利名稱《香煙用低絲油可燃基質》公開了一種低焦油的可燃基質,但由于疏忽,該專利遺漏低灰分的部分。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香煙用低灰分低焦油可燃基質,以補充200510085075.5的不足,在低灰分的角度降低香煙對吸用者的身體健康的損害。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低灰分低焦油可燃基質由碳素質、碳水化合物、其他可燃物質、灰分元素幾部分組成,其質量份數分別為1-30、0-30、0-30、0-1。其中:
碳素質:由于焦油的生成需要氫的存在,大幅度增加不含氫的碳素質的比例,有利于降低焦油,碳素質制成納米級碳纖維、碳纖維、碳粉、碳顆粒、特種形狀碳質(膜狀、管狀等)的一種或其中的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混合物。這幾種碳素可以各種形態混存,互相配合,改善燃燒特性。
低焦油可燃基質成分中可含有一定量碳水化合物及其他可燃物質。碳水化合物包括CnH2nOn(n=2-5)、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糊精、淀粉、纖維素及其他碳水化合物一種或其中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的其他可燃物質包括碳氫燃料烴類及其他非碳水化合物可燃有機物、及無機可燃物的一種或其中的兩種及兩種以上的混合物。碳水化合物和其他可燃物的加入是為了改善燃燒特性與降低成本。
所述灰分元素包括鉀、鎂、鈣、氯、硒、鈉、硅、鐵、碳酸、硫酸、硝酸及其他元素的鹽類或化合物的一種或其中兩種及兩種能上能下的混合物。
灰分元素的作用是改善燃燒特性及調節燃燒溫度,減少灰分元素的含量,使吸煙煙灰量減少。
與目前可燃基質現有技術相比,降低灰分元素,煙灰量減少,顯得清潔,符合部分煙客心理。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1)碳素質:
納米級碳纖維????????10克
碳纖維??????????????380克
碳粉????????????????250克
0.5毫米碳顆粒???????230克
1毫米碳顆粒?????????20克
(2)碳水化合物:
甘油醛C3H6O3????????15克
葡萄糖??????????????5克
纖維素??????????????25克
(3)灰分元素:
氯化鉀??????????????0.1克
硝酸鉀??????????????0.3克
碳酸鈣??????????????0.5克
硫酸鎂??????????????0.1克
實施例2:
(1)碳素質:
碳纖維????????????800克
碳粉??????????????40克
0.5毫米碳顆粒?????40克
(2)碳水化合物:
果糖??????????????15克
纖維素????????????35克
(3)其他可燃物質:
木質素????????????5克
將上述的各成分混合即得到本發明的低灰分低焦油可燃基質。在應用時按照現有技術《用復合結構煙絲制成的香煙》(專利號ZL01259303.6)的結構,即在本發明的低焦油可燃基質表面粘上功能基質,或將二者混合制成煙絲狀或其他形狀的成品,作為香煙用煙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揆一,未經姚揆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8654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偏心空心球節點
- 下一篇:一種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微生物活性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