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弱視治療儀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78062.4 | 申請日: | 2007-12-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68238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7-01 |
| 發明(設計)人: | 謝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謝剛 |
| 主分類號: | A61N1/04 | 分類號: | A61N1/04;A61N5/06;A61N1/32;A61F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61000貴***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弱視 治療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保健器具類,特別是涉及一種弱視治療儀。
技術背景
公知,現在治療弱視的方法有紅藍光閃爍治療,有電脈沖治療,有軟件描繪治療,有中藥治療等,這些均有一些效果,但總不盡人意,主要有兩點:一是治療時間長,短則2-3年,長則7-8年;二是治療的效果差,有效率低,特別是重度弱視,幾乎沒有明顯的效果。另外,現有的技術和設備對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色素變性,眼底出血等原因引起的低視力,基本沒有好的療效。弱視的發生與眼視細胞受光刺激不足、視細胞不活躍和視路不通暢有很大的關系,補充光刺激、激活視細胞和疏通視路是弱視治療的重要手段,但是現有的弱視治療儀的光刺激強度不夠、采用的光源不良和治療手段單一,從而治療效果也不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了現有的治療弱視和其他低視力產品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種新的弱視治療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使其能夠向人體輸入一種電能和一種光能,能在人體內轉換成生物能,能刺激視神經興奮,激活視細胞再發育的能力,疏通視覺通路,增強光刺激,以此來快速恢復和提高弱視者和其他低視力者的視力。
本發明主要由電極部分和燈光部分組成,其中電極部分主要由外殼、控制電路、電極片或電極棒組成;燈光部分的光源是100-1000W的鹵素燈或其他與鹵素燈等效的光源。
其控制電路是采用如下三類方案來實施的:
第一類:用一電源輸入變壓器初級與正弦交流電源連接,次級連接變頻電路,變頻電路輸出端連接一電流輸出變壓器的初級,輸出變壓器次級連接治療電極片或治療棒,輸出電流電壓為交流正弦波。
第二類:用一電源變壓器輸入端與正弦交流電源連接,輸出端連接治療電極片或治療棒。
第三類:用一直流電源連接一正弦波電流發生電路,正弦波電流發生電路的輸出端連結一電流輸出變壓器的初級,輸出的治療電流電壓為交流正弦波,輸出變壓器次級連接治療電極片或治療棒。
因人的眼睛幾十萬年來是為了適應陽光而進化的,而弱視眼又與受光刺激不足有關,故本發明采用的燈光部分的鹵素燈或其他與鹵素燈等效的光源所發出的光是同陽光相近似的復色光,其既是光源,又是熱源,可放置在有治療孔的外殼內或裸露放置,使用中,其光能可補充弱視眼的光刺激,其熱能又可促進眼部的血液循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基本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電極部分的控制電路結構框圖;
圖3是本發明燈光部分的基本電路圖。
圖中:1.電源插頭;2.電源線;3.電極電源開關;4.儀器外殼;5.頻率調節裝置;6.治療電流調節裝置;7.電極導線;8.電極片或電極棒;9.燈電源開關;10.調光調溫裝置;11.燈電流導線;12.鹵素燈或其他與鹵素燈等效的光源;13.電源輸入端。
具體實施方案
首先,制造出本發明的電極部分的主要控制電路,主要有三類方案:第一類:如圖2所示,用一電源輸入變壓器初級與正弦交流電源連接,次級連接變頻電路,變頻電路輸出端連接一電流輸出變壓器的初級,輸出變壓器次級連接治療電極片或治療棒,輸出電流電壓為交流正弦波,變頻電路中可設置頻率調節裝置,在治療電極片或治療棒之前設置治療電流調節裝置;第二類:用一電源變壓器輸入端與正弦交流電源連接,輸出端連接治療電極片或治療棒,在治療電極片或治療棒之前設置治療電流調節裝置;第三類:如圖2所示,用一直流電源連接一正弦波電流發生電路,正弦波電流發生電路的輸出端連結一電流輸出變壓器的初級,輸出的治療電流電壓為交流正弦波,輸出變壓器次級連接治療電極片或治療棒,正弦波電流發生電路中可設置頻率調節裝置,在治療電極片或治療棒之前設置治療電流調節裝置。
其次,制造出燈光部分的基本電路,如圖3所示,在電路中,電源輸入端(13)連接網電源或通過一隔離變壓器連接網電源,設置一電源開關(9)和一調光調溫裝置(10),通過燈電流導線(11)連接燈光部分的光源100-1000W的鹵素燈或其他與鹵素燈等效的光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謝剛,未經謝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7806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