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天麻仿野生栽培技術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78048.4 | 申請日: | 2007-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8093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21 |
| 發明(設計)人: | 文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方縣九龍天麻開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G1/04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工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陳忠俊 |
| 地址: | 55160***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天麻 野生 栽培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藥材天麻栽培方法,具體涉及天麻仿野生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天麻屬蘭科,多年生共生草本。成熟的植物體有塊莖及花莖,沒有根和葉。塊莖肉質,淡黃色,長卵形或長圓形,長7~15厘米,有均勻的環節,節處有膜質鱗葉。花莖直立,高1~1.7米,總狀花序頂生,花淡橙紅色或黃綠色。蒴果長圓形或倒卵形。花期6~7月,果期7~8月。生于海拔400~3200米的林隙或林邊。主要分布于四川、云南、陜西、貴州、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甘肅、吉林、臺灣及西藏。印度、不丹、尼泊爾、朝鮮、日本及蘇聯遠東地區亦有分布。
天麻在中國已有兩千年的使用歷史,在歷代本草中列為上品,其記述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塊莖主要含天麻素等成分。性平、味甘,有息風、止痙的功能。主治眩暈、頭痛、四肢拘攣、麻木、神經衰弱、失眠、風濕疼痛、小兒驚風等。因藥源緊缺,近年來已采用人工培植的方法生產。
日本學者難波恒雄的專著《漢方藥入門》中稱“天麻佳品出貴州”,具史料記載,大方天麻曾在明朝作為上貢朝廷之佳品,又有“貴州天麻數大方”之說。大方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孕育了功效神奇的大方天麻,因天麻素含量高、微量元素豐富而飲譽海內外。
傳統的天麻栽培,都是采用大田或大棚內集中生產,具體操作如下:一般根據就近原則,便于管理,往往都選擇房前屋后進行種植,根據地塊情況,開大穴進行高箱或低箱栽培,穴面積可達十幾個平方不等,深為20-40cm。在穴底鋪一層木葉5cm厚,用培養好的密環菌種材與新材搭配密集放置,空隙用腐質土填實。麻種不分等級,用量大,大小相間,種植一至二層,層間用木葉或腐質土隔開,栽培完后蓋上一層10cm厚木葉,覆蓋泥土,然后搭棚遮陰。這種栽培方法從表面上看是便于集中管理,也能提高產量,其實它隱含了許多缺點:1、抗自然災害能力弱,如干旱、水澇,致使勞動量增大。2、由于房前屋后的受衛生條件影響,使天麻易受病蟲害侵害,導致天麻減產。3、在備料過程中,由于搬運菌材、集中種植等因素,造成成本增大。4、由于沒有一個很好的自然調節環境,在天麻生長過程中受溫、濕度影響大,造成天麻生長速度不均,難以保證天麻質量。
在中國專利文獻中有一些相關文獻,其中,申請號為01145550.0名稱為《天麻的工廠化高效栽培技術》據介紹利用農田秸稈及人工配制液體、半液體營養液養殖密環菌實現的一種工廠化栽培天麻技術、申請號為99115930.6名稱為《一種天麻有性繁殖育種的方法》據介紹能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栽培天麻過程中存在的有性種子萌發率低、圓球莖極難接菌、難以常年規模化生產等問題,圓球莖的成活率達到95%以上,使圓球莖與密環菌能夠有效的結合,所得到的天麻一代種具有生命力強、抗逆性強、分生力強的特點,改良了世代無性繁殖的退化了的天麻種,提高了經濟效益。與本發明技術研究實施方向是不相同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克服傳統的天麻栽培的缺點,研究出天麻仿野生有性繁殖育種的方法和配套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技術,在穩定天麻產量的同時,更重要是提高了天麻品質,由于是在自然環境條件下生長,其外觀性狀、內在質量均接近野生,彌補了大田栽培的不足,也符合我國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減少耕地占用。
本發明的天麻仿野生栽培技術,是由選址、開穴、選種、鋪菌材、打三級密環菌種、放置麻種、覆蓋腐質土組成,
1、選址:選擇有野生天麻生長分布的荒山荒坡,林木遮陰度在70-80%的林下,一般選在山林東北或西北面,宜選北面。
2、開穴:開穴面積一般為0.5m2,穴深25~30cm,穴間距離2m左右,因地制宜,不得影響林木生長,將穴底泥土翻松,刨平,灑生石灰殺蟲滅菌。
3、選種:必須是野生天麻通過有性繁殖生產的、栽培3代以內的麻種,除去病害、蟲害、損傷麻種,將麻種分為四個等級,一級每個重為15g以上,二級每個重為5~15g,三級每個重為1~5g,四級每個重為1g以下的米麻,選用長勢優良密環菌種材和密環菌生產種。
4、栽培:在開好穴的底鋪上一層2~3cm厚的落葉腐質土,壓實,用培養好的密環菌種材與新材(長40cm左右,粗3~5cm,砍好魚鱗口)按1∶2順序擺放,間隙用新鮮的細腐質土填實,根據麻種級別,按不同的種植密度來將麻種擺放在菌種材之間,盡可能增大麻種與菌材的接觸面積,并在每個麻種旁放置1~2節密環菌生產種,與麻種充分接觸,覆蓋10cm左右的腐質土,蓋上箭竹或雜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方縣九龍天麻開發有限公司,未經大方縣九龍天麻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7804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響聲作用的配方及其應用
- 下一篇:線性傳動系統的保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