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液晶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74801.2 | 申請日: | 2007-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547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03 |
| 發明(設計)人: | 黃順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 | 分類號: | G02F1/133;G09G3/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廣東省深圳市寶***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液晶 顯示裝置 及其 驅動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晶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請參閱圖1,其是一種現有技術液晶顯示裝置的示意圖。該液晶顯示裝置100包括一液晶面板10、一時序控制器11、一掃描驅動器12、一數據驅動器13、多行相互平行的掃描線G1~Gn(n>1)、多列相互平行并分別與該多行掃描線G1~Gn絕緣相交的數據線D1~Dm(m>1)。該多行掃描線G1~Gn與該多列數據線D1~Dm將該液晶面板10劃分為多個像素101,每一像素101的等效電路主要包括一薄膜晶體管(Q11~Qnm)及一液晶電容(C11~Cnm)。該薄膜晶體管(Q11~Qnm)的柵極與該掃描線(G1~Gn)連接,該薄膜晶體管(Q11~Qnm)的源極與該數據線(D1~Dm)連接,該薄膜晶體管(Q11~Qnm)的漏極與該液晶電容(C11~Cnm)連接。
該時序控制器11控制該掃描驅動器12向各掃描線(G1~Gn)發送掃描信號,當某一掃描線(G1~Gn)上加載有掃描信號時,會使得該行所有薄膜晶體管(Q11~Qnm)處于導通狀態,該數據驅動器13通過數據線(D1~Dm)發送數據信號至對應的液晶電容(C11~Cnm)中。當該掃描驅動器12完成一次所有掃描線(G1~Gn)的掃描動作后,即表示完成一幀的顯示動作。因此,重復掃描各掃描線(G1~Gn)便可以達到連續顯示圖像的目的。
一般在數據線(D1~Dm)上所傳送的數據信號,依據其與公共電壓Vcom之間的關系,可以分為正極性數據信號與負極性數據信號(分別以“+”和“-”表示)。正極性數據信號是指其電壓高于公共電壓Vcom,而負極性數據信號是指其電壓低于公共電壓Vcom。同一灰階值分別以正極性數據信號和負極性數據信號表示時,理論上顯示效果是一致的。
液晶分子具有這樣一種特性:若加載于液晶層兩端的電場方向長時間保持不變,那么液晶分子的特性便會遭到破壞,即無法再因應電場的變化來轉動,從而形成不同的灰階。因此,每隔一定時間就必須改變電場方向以使液晶分子反轉,從而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遭到破壞。為此,業界發展了多種技術來實現液晶分子的反轉,如幀反轉驅動方式(FrameInversion)、行反轉驅動方式(LineInversion)、點反轉驅動方式(Dot?Inversion)等等。其中,點反轉驅動方式的效果較好。
點反轉驅動方式的示意圖如圖2所示。每一像素101所加載電壓的極性與其相鄰像素101各不相同,且每一像素101所加載電壓的極性于每一幀均反轉一次。但是,采用點反轉驅動方式顯示如圖3所示的單線點反轉閃爍圖案(1-LineDotFlickerP?attern)時,用圓圈標示的像素101顯示亮態,沒有用圓圈標示的像素101顯示暗態,如圖4所示。所有顯示亮態的像素101所加載電壓的極性在第n-1幀全部為正極性,在第n幀全部為負極性,在第n+1幀又全部為正極性。現假設該液晶顯示裝置100的分辨率為1280*1024,其水平方向刷新頻率為Fh,垂直方向刷新頻率為Fv,則圖4所示的所有顯示亮態的像素101所加載電壓的極性在水平方向的極性交換頻率為Fh,在垂直方向的極性交換頻率為Fv。對于人眼而言,當水平方向的極性交換頻率小于100Fh,垂直方向的極性交換頻率小于10Fv時,人眼便會看到明顯的閃爍現象。因此,用點反轉驅動方式顯示如圖3所示的單線點反轉閃爍圖案存在明顯的閃爍現象。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液晶顯示裝置在顯示特定畫面時存在閃爍現象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任意畫面都沒有閃爍現象的液晶顯示裝置。
同時有必要提供一種該液晶顯示裝置的驅動方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7480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