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音箱結構及采用該音箱結構的移動電子設備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72947.3 | 申請日: | 2007-01-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22784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16 |
| 發明(設計)人: | 楊宗龍;白先聲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準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1/20 | 分類號: | H04R1/2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109廣東省深圳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音箱 結構 采用 移動 電子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音箱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移動電子設備的音箱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移動電子設備如移動電話(Mobile?telephone)、個人數位助理(PDA)的需求量大增。移動電話作為人們的通訊工具,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傳輸聲音信號,為傳輸聲音信號,需采用電聲轉換元件將聲音信號轉換為電訊號,或者將電訊號轉換為結構震動以產生聲音。其中,廣泛應用的將電訊號轉換為聲音的電聲轉換元件為揚聲器(Loudspeaker)。
近年來,由于移動電話不斷朝向輕薄短小的方向發展,在移動電話中使用的揚聲器的尺寸也受到限制。為使揚聲器的發聲得到良好的共鳴,通常直接在移動電話的內部空間里設置音箱殼體,將揚聲器收容于內以作為揚聲器的音箱,從而提高該移動電話的發聲品質。
然而,移動電話不斷朝著輕薄短小的方向發展,移動電話的內部空間也隨之減小,這就使揚聲器音箱的有效容積減小,從而提高該揚聲器音箱的低頻共振頻率。該揚聲器音箱低頻共振頻率的提高將降低該揚聲器的低音表現能力,提高揚聲器的失真度,從而影響該移動電話的發聲品質。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種具有提升發聲品質的音箱結構及采用該音箱結構的移動電子設備。
一種音箱結構,包括音箱殼體及置于該音箱殼體內的揚聲器,該音箱殼體內形成有前音響室及后音響室,該前音響室上設有出音孔與外界連通,該前音響室及后音響室之間設有至少一隔板,該揚聲器設于該前音響室及后音響室之間,該隔板上設有導音孔而將該前音響室與后音響室連通。
一種移動電子設備,包括一外殼,該外殼上設有出音孔,該外殼內設有音箱結構,該音箱結構包括音箱殼體、置于該音箱殼體內的揚聲器及與揚聲器電連接的電路板,其特征在于:該音箱殼體內形成有前音響室及后音響室,該前音響室上設有出音孔與外界連通,該前音響室及后音響室之間設有至少一隔板,該揚聲器設于該前音響室及后音響室之間,該隔板上設有導音孔而將該前音響室與后音響室連通。
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音箱結構中分別形成前、后音響室結構,揚聲器向前及向后發出的聲波分別進入該前、后音響室產生共振,并通過該導音孔將該前音響室與該后音響室連通。由于該導音孔的連通,該后音響室發出的聲波與該前音響室的聲波疊加并且共振后傳遞至外界,從而有效地降低該音箱結構的低頻共振頻率,擴展頻帶的寬度,提高低音揚聲器單元的輻射效率,進而提升揚聲器的發聲品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移動電子設備(以移動電話為例)其中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移動電話內的音箱結構沿第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3為圖2所示音箱結構沿第二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圖2所示音箱結構中的音箱殼體的立體圖。
圖5為圖2所示音箱結構中的音箱殼體的俯視圖。
圖6為圖2所示音箱結構的部分組裝圖。
圖7為音箱殼體第二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8為音箱殼體第三實施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所示為本發明移動電子設備的其中一實施例中以移動電話100為例的結構示意圖。該移動電話100包括一電話外殼10,該電話外殼10大致呈長方體形結構,該電話外殼10的底部區域形成一按鍵區11,中央區域形成一顯示區12,頂端則形成一發聲區13。該發聲區13的側壁上設有出音孔132。
請參照圖1與圖2,該電話外殼10的內部于對應移動電話100的發聲區13的位置設有一音箱結構20,該音箱結構20包括一電路板30、一框體40、一揚聲器50及一音箱殼體60。該揚聲器50置于該音箱殼體60內,該音箱殼體60及該電路板30之間夾設該框體40,從而形成該音箱結構20。當然,該音箱結構20除了應用于圖1所示直板式移動電話100之外,還可應用于其它各類移動電子設備如折疊式移動電話等。
請參照圖2至圖4,該音箱殼體60為一長方形半封閉結構,其由一個底板61及四個側板62、63、64及65合圍而形成一收容空間。這些側板62、63、64及65的頂面均位于同一個平面上,以便與該框體40緊密貼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準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富準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鴻準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7294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制備銅銦氧化物納米粉體的方法
- 下一篇:電子郵件通信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