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硅鈦化合物微粉燃燒合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72487.4 | 申請日: | 2007-07-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2151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鄭永挺;赫曉東;韓杰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B33/06 | 分類號: | C01B33/06;C04B35/58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徐愛萍 |
| 地址: | 150001黑龍江***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化合物 燃燒 合成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硅鈦化合物合成的方法。
背景技術
硅鈦化合物的高溫耐氧化性優良,用作耐熱材料、高溫發熱體等,硅鈦化合物作為一種重要的特種陶瓷,具有廣泛的應用。因此獲得低成本、高質量的硅鈦化合物微粉,是目前國內外重要的研發方向。硅鈦化合物很難燒結,為提高燒結性能,必須獲得超細的粉末。同時超細的硅鈦化合物粉末具有更高的反應活性。納米粉末雖然性能優越,但成本很高,而且在原料處理時難于分散,工藝難度較大。隨著材料科技的發展,硅鈦化合物陶瓷及復合材料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因而微米、亞微米級硅鈦化合物粉末的開發日益受到重視。
以硅鈦化合物中最常用的二硅化鈦為例,來說明目前的合成方法。制備二硅化鈦粉末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合成法:鈦粉和硅粉在保護氣氛或真空中高溫反應:Ti+2Si=TiSi2。該方法合成粉末進行不完全,同時需要高溫環境,能耗高。元素直接燃燒合成法:該方法利用原料化學反應放出來的熱量來進行材料合成與制備。以鈦粉(Ti)、硅粉(Si)為原料,化學反應方程式Ti+2Si=TiSi2,采用燃燒合成方法合成的TiSi2粉末。元素直接燃燒合成法與直接合成法類似。雖然能耗較直接合成法大幅降低,但由于燃燒反應溫度很高,使硅粉和鈦粉熔化,易發生團聚,造成反應不能完全進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制備方法中存在的需要高溫高熱、耗能大、純度不高,以及易發生團聚,使反應不完全的問題,而提出了一種硅鈦化合物微粉燃燒合成方法。
本發明步驟如下:
步驟一:進行原料配料,原料由基礎原料和稀釋劑組成,基礎原料為二氧化鈦(TiO2)、二氧化硅(SiO2)、鎂粉(Mg),再加入與其產物相同的稀釋劑,重量為基礎原料的0~3倍;
步驟二:在真空條件下干燥后,將原料裝入混料罐,機械球磨混合;
步驟三:將混合均勻的粉末裝入石墨舟,然后放入密閉壓力容器中,反應器采用循環水冷卻,反應器內為真空或為保護氣氛,壓強為0~5Mpa,點火使之發生自蔓延反應;
步驟四:冷卻后取出產物,產物為硅鈦化合物(TimSin)和氧化鎂(MgO)的混合物,產物在鹽酸溶液中酸洗去除氧化鎂(MgO),剩余的硅鈦化合物(TimSin)經水洗、過濾、干燥后,得到最終的產品。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還原法燃燒合成工藝,制備出低成本、高純度的亞微米級硅鈦化合物粉末。與現有技術相比較,硅鈦化合物微粉燃燒合成方法的主要優勢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采用以低成本的二氧化鈦(TiO2)、二氧化硅(SiO2)、鎂粉(Mg)為原料;二、利用原料的化學能,只需要很小的能量點火即可,可節約大量的能源,并降低產品的成本;三、合成的溫度很高(可達2000-3000℃),高溫有利于雜質的揮發,因而產物的純度很高;四、反應速度快、合成時間短、耗能少,從而節約大量能源。綜合上述分析,采用燃燒合成技術生產硅鈦化合物末,具有生產效率高、耗能少、成本低等突出優點,產品性能優良,應用前景廣闊,該技術的使用將具有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具體實施方式
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步驟如下:
步驟一:進行原料配料,原料由基礎原料和稀釋劑組成,基礎原料為二氧化鈦(TiO2)、二氧化硅(SiO2)、鎂粉(Mg),再加入與其產物相同的稀釋劑,重量為基礎原料的0~3倍;
步驟二:在真空條件下干燥后,將原料裝入混料罐,機械球磨混合;
步驟三:將混合均勻的粉末裝入石墨舟,然后放入密閉壓力容器中,反應器采用循環水冷卻,反應器內為真空或為保護氣氛,壓強為0~5Mpa,點火使之發生自蔓延反應;
步驟四:冷卻后取出產物,產物為硅鈦化合物(TimSin)和氧化鎂(MgO)的混合物,產物在鹽酸溶液中酸洗去除氧化鎂(MgO),剩余的硅鈦化合物(TimSin)經水洗、過濾、干燥后,得到最終的產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7248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