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腫瘤抑素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肽、融合蛋白及兩者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72251.0 | 申請日: | 2007-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92452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26 |
| 發明(設計)人: | 林雪松;劉興漢;栗亞;馬洪星;傅雪;王淑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醫科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K14/00 | 分類號: | C07K14/00;C07K19/00;C12N15/62;C12N15/11;C07H21/04;A61K38/16;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松花江專利商標事務所 | 代理人: | 榮玲 |
| 地址: | 150081黑龍江省哈***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腫瘤 抑素抗 血管 生成 分子 多肽 融合 蛋白 兩者 制備 方法 | ||
1、腫瘤抑素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肽,其特征在于腫瘤抑素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為:MetProPheLeuPheCysAsnValAsnAspValCysAsnPheAlaSerArgAsnAspTyrSer。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腫瘤抑素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肽,其特征在于腫瘤抑素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肽的核苷酸序列為:TATGCCGTTCTTATTCTGCAATGTTAACGATGTATGCAACTTCGCATCTCGTAATGATTACTCC。
3、腫瘤抑素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肽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腫瘤抑素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肽通過以下方法實現:腫瘤抑素抗血管生成肽為25肽,去掉腫瘤抑素25肽氨基端的蘇氨酸,以第二位的蛋氨酸作為氨基端,去除羧基端的酪氨酸、蛋氨酸和亮氨酸三個氨基酸,將25肽改造為21肽,得到腫瘤抑素抗血管生成小分子多肽。
4、腫瘤抑素小分子多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腫瘤抑素小分子多肽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為:MetProPheLeuPheCysAsnValAsnAspValCysAsnPheAlaSerArgGlyAspTyrSerGlyGlyAlaSerProPheLeuGluCysHisGlyArgGlyThrCysAsnTyrTyrSerAsnSer。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腫瘤抑素小分子多肽融合蛋白,其特征在于腫瘤抑素小分子多肽融合蛋白的核苷酸序列為:TATGCCGTTCTTATTCTGCAATGTTAACGATGTATGCACTTCGCATCTCGTGGAGATTACTCCGGAGGAGCTAGCCCTTTCCTAGAATGTCATGGAAGAGGAACGTGCAACTACTACTCAAACTCC。
6、腫瘤抑素小分子多肽融合蛋白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腫瘤抑素小分子多肽融合蛋白的制備方法通過以下步驟制成:1、去掉腫瘤抑素25肽氨基端的蘇氨酸,以第二位的蛋氨酸作為氨基端,去除羧基端的酪氨酸、蛋氨酸和亮氨酸三個氨基酸,將25肽改造為21肽;2、將21肽第18位的Asn改為Gly,然后與兩邊的氨基酸殘基組成RGD序列,得到引入RGD序列的21肽;3、將引入RGD序列的21肽和19肽之間加2個Gly進行連接,得到腫瘤抑素小分子多肽融合蛋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醫科大學,未經哈爾濱醫科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72251.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植物油脂和動物油脂制烯烴的方法
- 下一篇:尾絲髓內釘及其植入、取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