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一次成型無接縫防護服的生產工藝及其專用設備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71520.1 | 申請日: | 2007-09-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4303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9 |
| 發明(設計)人: | 楊克義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勤 |
| 主分類號: | A41D13/12 | 分類號: | A41D13/12;A41H43/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韓小燕 |
| 地址: | 311107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一次 成型 接縫 防護服 生產工藝 及其 專用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一次成型無接縫防護服的生產工藝及其專用設備。主要用于生產各種無接縫的防護服、手術衣、隔離衣等。
背景技術
醫院、實驗室、化工的工作人員經常要接觸病菌、化學試劑及有害、有毒物,傳統的防護服、手術衣、隔離衣等服裝,基本上都采用縫紉機及三線或五線拷邊機縫制,例如申請號為03213147.X的中國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一次性醫用防護服,包括帽子、上衣和褲子,其特征在于:帽子與衣服為一體結構,在帽子邊緣、上衣的袖口邊緣以及褲子的褲角處均設有收緊件。這種結構的防護服都留有針、線的細小空隙,對隔離、防護病菌及有害物質留有一定的隱患,如防護不到位,病菌及有害、有毒物極有可能侵入人體,將為對工作人員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嚴重危害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效率高的一次成型無接縫防護服的生產工藝及其專用設備,用于制造一層或多層復合材料的無接縫防護服,最大限度的保護醫院、實驗室及化工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一次成型無接縫防護服的生產工藝,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a、啟動電機,使之運轉并帶動橢圓形的軌道水平運行;
b、當掛在軌道上的人體模具運行至料筒上方時,光電控制器被觸發,使軌道在水平方向上停止運行,同時氣泵運行帶動氣動升降裝置控制軌道整體下降,人體模具進入料筒,人體模具開始吸附料筒內的無紡布原料;
c、當浸泡時間達到預設時間20-40秒后,氣泵啟動并帶動氣動升降裝置工作,控制軌道整體上升至原來的高度后,軌道繼續水平運行,同時,軌道上方的風箱開始工作,將人體模具上吸附的無紡布原料吹干;
d、軌道繼續水平運行,將已吹干的無紡布成品服裝運行至一側的拆卸工作臺,由工人將人體模具上的服裝取下打包即可完成。
一種專用于生產一次成型無接縫防護服的設備,具有電機和機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機體內布置至少一個料筒,輸入端一側的料筒邊上安裝有光電控制器,該機體上方通過設在機體兩側壁上的氣動升降裝置安裝1-2根傳送軌道,該氣動升降裝置另一端連接氣泵,所述軌道上方設置風箱,軌道上均勻掛有一組模具,所述光電控制器分別與風箱和電機電連接。
所述軌道的輸出端設有與機體等高的拆卸工作臺。
所述模具為人體上半身形狀。
所述相鄰兩個模具的間距與相鄰兩個料筒的中心距相同。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發明設備制造的一次成型一層或多層復合材料無接縫防護服,較之現有技術中因有接縫而留有針、線的細小空隙的防護服,有效避免了病菌及有害、有毒物的入侵,最大限度的保護了醫院、實驗室及化工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此外,本發明設備采用機械流水線作業,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幅度增加了產量,提高了經濟效益。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本發明中模具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一次成型無接縫防護服的生產工藝(本例主要用于生產單層復合材料無接縫防護服),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
a、啟動電機5,使之運轉并帶動橢圓形軌道2水平運行;
b、當掛在軌道2上的人體模具4運行至料筒1上方時,光電控制器6被觸發,使軌道2在水平方向上停止運行,同時氣泵10運行帶動氣動升降裝置9控制軌道2整體下降,人體模具4進入料筒1,人體模具4開始吸附料筒內的無紡布原料;
c、當浸泡時間達到預設時間30秒后,氣泵10啟動并帶動氣動升降裝置9工作,控制軌道2整體上升至原來的高度后,軌道2繼續水平運行,同時,軌道2上方的風箱3開始工作,將人體模具4上吸附的無紡布原料吹干;
d、軌道2繼續水平運行,將已吹干的無紡布成品服裝運行至一側的拆卸工作臺8,由工人將人體模具4上的服裝取下打包即可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勤,未經朱勤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7152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