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缽形毯狀秧苗育秧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69435.1 | 申請日: | 2007-06-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77047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朱德峰;陳惠哲;徐一成;趙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14/00 | 分類號: | A01C14/00;A01G16/00;A01G9/1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曉春 |
| 地址: | 310006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缽形毯狀 秧苗 育秧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稻機械化插秧育苗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水稻機械化移栽所用的秧苗有兩種育秧方式。一種是毯狀秧苗育秧方 法。該種育秧方法是在育秧盤中放置一定厚度的底土,形成秧床,撒播定量的種 子在秧床上,種子是無序隨機均勻播種。播種后覆蓋表土,培育秧苗生長而成。 秧苗的根交錯盤結使秧苗連接成毯,故稱毯狀秧苗。毯狀秧苗主要用于插秧機的 用秧。通常插秧機的秧爪抓取一矩型面積的秧毯插入田中,矩型面積秧毯上的秧 苗數決定了插秧的每穴株數,一般抓取的秧苗為3-5株,多時6株以上,空穴率 5%左右。播種的均勻性決定插秧的均勻性,為降低空穴率通常采用增大播種量 的方式,這種方法育秧,播種量大每叢秧苗數多,秧苗素質差。目前日本、韓國 及我國的插秧機均采用這種育秧方法。
另一種是缽形秧苗,該種秧苗是在一種由長方形平板上按一定順序排列凹下 的缽碗構成的缽苗育秧盤培育而成,方法是先在缽碗中放入底土,底土的厚度低 于缽碗的上口,然后壓實、播種、覆蓋表土,種子要播入缽碗內,表土的表面不 能超過缽碗的上表面,每缽中的播種量一定,可根據需要變化,育出的秧苗各缽 之間是獨立的,不連成一片,缽與缽之間不能有串根現象。缽形秧苗用于拋秧機 和播秧機,通過拔或頂等方式將缽苗從缽碗中取出再播入田中。這種方法育秧, 使每穴株數統一、可控,但取秧機構復雜,難度大,目前尚未有推廣應用的機型。
我國雜交稻面積已占種植面積的50%多,雜交水稻的種植特點是要求移栽密 度低,插種的每叢株本數少,一般1-2株,秧苗素質要求高。水稻插秧機及相配 套的毯狀秧苗在作業時,由于插秧機的秧爪抓取矩型面積的秧毯時只在縱向進行 切割橫向靠拉扯斷裂,每次抓取的矩型面積和秧苗不一至,株數多;缽形秧苗雖 能實現每缽的1-2株,適合雜交稻的種植,但沒有相應的插秧機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適用于目前插秧機具并能滿足雜 交水稻插秧要求的缽形毯狀秧苗育秧方法。為此,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它 利用周邊設有具有一定高度的邊壁、盤底設有縱橫排列的若干缽碗的育秧盤進行 育秧;并包括以下步驟:
1)、在育秧盤中加入底土,底土高于育秧盤的缽碗低于育秧盤的邊壁頂部;
2)、對應育秧盤的缽碗位置定位定量將種子播于缽碗之上的底土上;
3)、播種后,覆蓋頂土,以不見種子為度。
由于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在秧苗育成后,育秧盤中的秧苗既連接成片, 同時又按叢有序排列分布,達到雜交稻的少本定量傷秧率低機插秧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所利用的育秧盤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在育秧盤中加入底土后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播種后的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在覆蓋頂土后的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1中,在秧苗育成后的示意圖。
圖6為本發明實施例2所利用的育秧盤的示意圖。
圖7為圖6的A-A剖視放大圖。
圖8為圖6的B-B剖視放大圖。
圖9為以圖8為例,本發明在育秧盤中加入底土后的示意圖。
圖10為以圖8為例,本發明在播種后的示意圖。
圖11為以圖8為例,本發明在覆蓋頂土后的示意圖。
圖12為以圖8為例,本發明在秧苗育成后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參照附圖1。本發明利用周邊設有具有一定高度的邊壁11、盤底10設有縱 橫排列的若干缽碗12的育秧盤進行育秧;
本實施例中,所述育秧盤為塑料膜片經吸塑或壓塑而成的一體式結構。所述 缽碗底部設有一個或多個小孔。所述盤體的周邊形狀呈矩形。
參照附圖2,首先,在育秧盤中加入底土2,底土高于育秧盤的缽碗低于育 秧盤的邊壁頂部;底土是單獨土壤,底土也可以是土壤、有機物等物質按一定比 例混合而成的營養土,底土中還可加入一定量的壯秧劑和復合肥;可對底土可適 當鎮壓。
參照附圖3,對應育秧盤的缽碗位置按穴播的方式定位定量將種子3用手工 的方式或用機具播于缽碗之上的底土上;種子可經過催芽或不經過催芽,在播種 前可在底土缽碗的位置上用工具壓出播種孔,或不壓出播種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未經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6943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