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摩托車的液壓制動防抱死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68488.1 | 申請日: | 2007-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49826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0 |
| 發明(設計)人: | 周學俊;邱清盈;馮培恩;潘雙夏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0T17/04 | 分類號: | B60T17/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韓介梅 |
| 地址: | 310027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摩托車 液壓 制動 抱死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剎車裝置,尤其是用于摩托車的液壓制動防抱死裝置。
背景技術
摩托車的制動系統一般由液壓制動力通過剎車總泵,傳遞到剎車分泵使剎車片抱住輪胎,從而實現減速和停車。當緊急制動剎車時,制動力突然增加,使車輪抱死,車子方向失去控制,極易翻車,造成交通事故。目前高端轎車上,已采用安裝電子式防抱死系統來避免緊急剎車時車輪抱死造成事故。電子式防抱死裝置通過輪速感應器檢測車輪的轉速,檢測信號匯集到電子控制器內分析,一旦車輪即將抱死,電子控制器發出指令給電磁調節器,由它控制油壓分配閥調節各個車輪的制動泵,每秒產生8-15次的收縮脈沖,以“一放一收”的點放形式來控制車摩擦片,解除車輪抱死現象。但由于摩托車的結構緊湊,剎車系統與汽車剎車系統設置不同,因此汽車上的電子式防抱死裝置很難用于摩托車上。同時,電子式防抱死裝置系統與機械式防抱死裝置相比,結構復雜,成本高。
現有機械式防抱死裝置包括殼體,安裝在殼體上的與剎車總泵連接的進油接頭和與剎車分泵連接出油接頭,主要采用輸入油壓,即進油孔道中的液壓油來控制制動力以防止抱死,工作反應速度慢,可靠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合理,工作反應速度快,可靠性好的用于摩托車的液壓制動防抱死裝置。
本發明采取的技術解決方案是利用反饋油路來控制進油孔道油路的導通或者阻斷。用于摩托車液壓制動防抱死裝置包括殼體,安裝在殼體上的進油接頭和出油接頭,其特征是殼體具有軸向通孔,通孔的頂端擰接有上調整螺栓,底端擰接有下調整螺栓,通孔中有活塞桿,在活塞桿的上端面與上調整螺栓形成的油腔中設有上預緊彈簧,在活塞桿的下端面與下調整螺栓形成的腔體中設有下預緊彈簧,進油接頭的進油孔道和出油接頭的出油孔道同軸線,并垂直于殼體的軸向通孔,經開設在活塞桿上的徑向穿孔貫通,在殼體內設有與進油孔道相連的回油孔道,回油腔及與出油孔道相連的反饋油孔道,反饋油孔道依次經油腔和回油腔與回油孔道連通,在回油腔中設置有阻擋液壓油從回油孔道流入出油孔道的單向閥。
摩托車液壓制動防抱死裝置的進油接頭與剎車總泵連接,出油接頭與剎車分泵連接,活塞桿的位置可以通過調整預緊彈簧的預緊力調節。當行使的摩托車緊急制動剎車時,制動總泵的剎車油通過進油孔道、活塞桿的徑向穿孔、出油孔道傳遞到摩托車剎車分泵,形成制動。同時油壓通過反饋回油孔道進入油腔,活塞桿在上、下預緊彈簧的預緊力和油腔中油壓的共同作用下開始向下運動。當制動油壓增大到使車輪抱死時,活塞桿向下運動到進油孔道和出油孔道被阻斷的位置,此時,進油孔道與出油孔道被活塞桿阻斷,剎車油不再進入制動分泵,高壓釋放,車輪松開。同時,車輪抱死瞬間時產生的高壓摩擦力所產生的瞬間高壓反饋到單向閥,部分液壓油通過回油孔道流回進油孔道,活塞桿上移,剎車油又通過活塞桿徑向穿孔進入分泵。在反饋液壓力作用下,通過兩預緊彈簧連續的收縮膨脹,使剎車分泵內油壓始終維持在抱死和不抱死兩種狀態下工作,達到最大限度剎車、同時使車輪保持轉動,不發生側滑。剎車后,分泵液壓油經過反饋油路,單向閥,回油孔道流回總泵。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反饋油壓控制系統工作,反應速度快,靈敏度高,可靠性好。采用機械結構,油路簡單,制造成本低,安全有效。進油孔道與出油孔道在同一直線上,適應了摩托車結構緊湊的要求,為摩托車提供了一種安全可靠的點剎車裝置,本裝置可以直接安裝在摩托車液壓制動系統中,油路設置合理暢通,使制動安全有效,在緊急剎車時,實現了點剎車,避免了因抱死而引起的事故。安裝此防抱死系統,不僅能改善整車性能,還能延長輪胎,剎車片等零件的工作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684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