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界面SIM卡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63522.6 | 申請日: | 2007-02-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3769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06 |
| 發明(設計)人: | 徐達;趙芳;胡入禎;裴志剛;李月琴;李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Q7/38 | 分類號: | H04Q7/38;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芳 |
| 地址: | 100032***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界面 sim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SIM卡,尤其是一種具有射頻功能和普通SIM卡功能的雙界面SIM卡。
背景技術
接觸式卡,即通過觸點接觸從讀卡終端獲取電能供應,與讀卡終端進行通訊的IC卡,其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但在接觸卡的普及過程中,逐漸發現了許多的弊端:卡在讀寫器上經常拔插造成的磨損導致接觸不良,從而引起數據傳輸錯誤,并且卡與讀寫器之間的磨損也大大縮短了卡和讀寫器的使用壽命;另外,接觸卡的通訊速率較低,再加上插拔卡的動作延誤,造成每一筆交易需要較長時間的等待。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非接觸式IC卡(下簡稱非接觸卡)應運而生。非接觸卡是一種利用天線,通過無線電從讀卡終端獲取電能供應,與讀卡終端進行通訊的IC卡。現有的射頻卡由射頻天線和芯片組成,射頻卡內含有內置天線和芯片,內置天線用于和讀卡終端的射頻天線進行通信,而芯片由控制模塊(CPU)、存儲器和收發模塊組成。其工作原理為:射頻卡通過電磁波與外界交換信息,帶有射頻收發及相關電路的芯片與環形天線全部埋在塑料基片中,在進行讀寫時,進入讀寫器工作區域的射頻卡接收讀寫器發出的脈沖信號,一方面卡內芯片中的射頻接口模塊(收發模塊)由此信號獲得電源電壓、復位信號、時鐘信號;同時卡內芯片中的有關電路對此信號進行調制、解碼、解密,然后對命令請求、密碼、權限等進行判斷,若為讀命令,控制邏輯電路則從存儲器中讀取有關信息,經加密、編碼、調制后經卡內天線發送給讀寫器,讀寫器對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解調、解碼、解密后送至后臺計算機處理。若為修改信息的寫命令,有關控制邏輯引起的內部電荷泵提升工作電壓,提供擦寫EEPROM時所需的高壓,以便對EEPROM中的內容進行改寫。
非接觸卡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它通過無線電波與讀寫設備進行通訊,無裸露觸點,與讀寫器間也無機械接觸,可靠性和使用壽命高;它的通訊速率高于接觸卡,在一定距離范圍內可以從任意方向與讀寫設備通訊,從而使操作更為方便、快捷。因此,非接觸卡在很多場合已經取代了接觸卡,在卡市場所占的份額越來越大。非接觸卡也存在缺陷:當卡片彎曲過度時,卡片容易因線圈焊點斷裂而失效;在一些場合的通訊容易受環境干擾而失敗;加密方法較簡單,安全性低于接觸卡等。
接觸式卡和非接觸式卡都有各自的優點,并且已經被廣泛應用,接觸式卡的信息處理能力強,廣泛應用于移動終端中,而非接觸式卡具有反應靈敏,操作方便的特點,如果能夠將二者結合,將會給人們生活帶來更大的便利。
隨著非接觸卡的發展,出現了NFC技術(Near?Field?Communication,近距離無線傳輸),由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和互連技術結合形成,工作在13.56MHz頻段,該技術符合ISO?18092、ISO?21481、ECMA(340,352和356)和ETSITS?102?190等標準。NFC技術的典型應用如下表所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6352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機動車的氣囊模塊
- 下一篇:電子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