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高溫吸收二氧化碳的硅酸鋰材料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63283.4 | 申請日: | 2007-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496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9 |
| 發明(設計)人: | 王銀杰;其魯;晨輝;安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理工大學;中信國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B33/32 | 分類號: | C01B33/32;B01D53/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華偉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高存秀 |
| 地址: | 100081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高溫 吸收 二氧化碳 硅酸 材料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在高溫下可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鋰(Li4SiO4)材料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發電廠、石化企業等很多工業生產中仍然主要以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化石燃料作為主要的能源,由于燃燒化石燃料會釋放出大量的CO2氣體,導致溫室效應加劇。通常從發電廠、石化企業等的高溫爐中排出的氣體溫度比較高,因此,合成在高溫下能高效、迅速吸收CO2的材料,從而減少CO2氣體的排放,已經成為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途徑之一。而硅酸鋰材料能夠在高溫500~700℃之間直接可逆的吸收CO2,因此其有望成為高溫CO2氣體的吸收材料。
日本東芝公司K.Nakagawa等人從1997年開始就進行了在高溫下能夠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鋰材料的研究。目前已有的用于高溫吸收CO2的硅酸鋰材料,制備工藝比較復雜,且反應時間長,耗能大。本發明人對此材料的制備工藝進行了一定的改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備操作簡便的硅酸鋰材料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是提供了一種在高溫下可直接吸收CO2的硅酸鋰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粒徑為5~50μm的SiO2(重量比為25~33%)與粒徑0.3~0.6μm的Li2CO3(重量比為67~75%)在溶劑中混合均勻,在微波爐中經過微波處理,然后在高溫爐中經過高溫煅燒制備硅酸鋰。
優選地,本發明所提供的硅酸鋰材料,其制備方法是將粒徑為30μm的SiO2(重量比為25~33%)與粒徑0.3μm的Li2CO3(重量比為67~75%)在溶劑中混合均勻,在微波爐中經過微波處理,然后在高溫爐中經過高溫煅燒制備硅酸鋰。
本發明中所施加的微波功率為500~2500W,處理時間為10~150min。
本發明中材料的煅燒溫度為550~700℃,保溫2~5h。
本發明所使用的溶劑為甲醇、乙醇、甲酸、乙酸、丙酮,或者其中任意兩種或者兩種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溶液。
本發明首先采用微波處理,再經過一定溫度煅燒實現硅酸鋰材料的制備。材料制備溫度較低,減少了能耗。制備過程工藝簡單,易于工業化生產。材料的CO2吸收性能優良,具有最佳吸收性能的材料首次CO2吸收容量約達43wt%。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稱取平均粒徑為50μm的SiO2?20.18g和粒徑為0.3μm的Li2CO3?60.54g共同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乙醇溶液,攪拌下制成膠狀物。于500W功率的微波爐中處理120min,在650℃下煅燒4h,經研磨、篩分得到平均粒徑20.26μm的硅酸鋰材料。將合成的硅酸鋰材料于600℃,CO2氣氛下恒溫保持一段時間,達到吸收平衡后吸收容量達37.12wt%。
實施例2
稱取平均粒徑為30μm的SiO2?25.12g和粒徑為0.5μm的Li2CO3?64.59g共同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甲醇、乙醇混合溶液,攪拌下制成膠狀物。于2500W功率的微波爐中處理10min,在550℃下煅燒5h,經研磨、篩分得到平均粒徑16.16μm的硅酸鋰材料。將合成的硅酸鋰材料于500℃,CO2氣氛下恒溫保持一段時間,達到吸收平衡后吸收容量達32.81wt%。
實施例3
稱取平均粒徑為15μm的SiO2?22.65g和粒徑為0.6μm的Li2CO3?52.85g共同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乙醇和甲酸的混合溶液,并加入少量的乙酸和丙酮,攪拌下制成膠狀物。于1800W功率的微波爐中處理30分鐘,在700℃下煅燒2h,經研磨、篩分得到平均粒徑8.37μm的硅酸鋰材料。將合成的硅酸鋰材料于700℃,CO2氣氛下恒溫保持一段時間,達到吸收平衡后吸收容量達43.56wt%。
實施例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理工大學;中信國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學,未經北京理工大學;中信國安盟固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63283.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降解纖維素的地衣芽孢桿菌及其在秸稈發酵中的應用
- 下一篇:臺式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