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62983.1 | 申請日: | 2007-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29911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30 |
| 發明(設計)人: | 焦斌斌;李超波;陳大鵬;葉甜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81B7/02 | 分類號: | B81B7/02;G01J5/02;G01J5/3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周國城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械式 雙層 結構 制冷 紅外 成像 平面 陣列 探測器 | ||
1.一種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該探測器由微懸臂梁單元采用相互覆蓋平鋪嵌套的方式構成,所述微懸臂梁單元包括紅外吸收板(1)、熱變形結構(2)和支撐梁(3),所述熱變形結構(2)與支撐梁(3)固定連接,所述紅外吸收板(1)與熱變形結構(2)位于不同的平面內且固定連接;每個微懸臂梁單元的紅外吸收板(1)覆蓋在另一個與之相鄰的微懸臂梁單元的熱變形結構(2)的上方,形成相互覆蓋平鋪嵌套的微懸臂梁單元陣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變形結構(2)包括熱隔離梁(4)和變形梁(5),所述熱隔離梁(4)和變形梁(5)相間回折連接,且分布于同一平面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變形結構(2)通過兩端的熱隔離梁(4)與支撐梁(3)固定連接,所述紅外吸收板(1)與熱變形結構(2)中部的熱隔離梁(4)通過錨爪(6)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變形梁(5)采用雙材料結構,在非金屬薄膜上附著一層金屬薄膜,兩層材料厚度的比值接近兩層材料楊氏模量的反比平方根值。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屬薄膜為氮化硅SiNx或二氧化硅薄膜,所述金屬薄膜為金Au或鋁Al薄膜。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熱隔離梁(4)和變形梁(5)的厚度為0.3至2μ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吸收板(1)的厚度為0.3至2μm,其光學檢測面上進一步附著一層對紅外有吸收作用的薄膜材料。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材料為氮化硅、二氧化硅或多晶硅。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紅外吸收板(1)平面與熱變形結構(2)平面之間的間隔為0.1至4μm。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機械式雙層結構非制冷紅外成像焦平面陣列探測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梁(3)由金屬或單晶硅制作而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62983.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恒溫衡壓閥芯
- 下一篇:一種可治療糖尿病的消渴降糖中藥制劑膠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