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62953.0 | 申請日: | 200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3028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錦業;夏國富;郭慶洲;王魯強;聶紅;石亞華;王軼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10G45/08 | 分類號: | C10G45/08;C10G45/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景朝;龐立志 |
| 地址: | 100029***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氫 催化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加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含助劑鎂和鉬的鎳系負載型加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石油的各種餾分,例如汽油、煤油、柴油和潤滑油中均含有芳香烴。人們發現,無論是單環還是多環芳烴都是可疑致癌化合物,對人體有害,同時,芳烴不易燃燒完全,是可吸入顆粒物的重要來源。出于環保因素的考慮,各國都要求限制燃料油品和潤滑油油品中的芳烴含量。而對食品(醫藥)級白油和食用油以及化妝品用油等油品中的芳烴含量更有嚴格要求。煤直接液化油中芳烴含量比石油餾分的還高,在煤直接液化油加氫提質過程中更需加氫飽和。煤間接液化過程的費托合成油品中雖然芳烴含量較少,但含有較多的烯烴,在費托合成油加氫提質前也需先使烯烴加氫成為烷烴。在眾多具有加氫活性功能的催化劑中,金屬型(也稱還原型)加氫催化劑具有高加氫活性,通常在較低反應溫度下就可達到很好的加氫效果,常作為加氫飽和類催化劑使用。
目前,工業上使用的還原態加氫催化劑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貴金屬如鉑、鈀催化劑,此類催化劑活性較高,但其價格十分昂貴;另一種是鎳系催化劑,此類催化劑雖然活性較前者低,但價格低廉,原料資源豐富、易得,仍被廣泛用于芳烴和其它不飽和烴的加氫過程中。鎳系負載型加氫催化劑研制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催化劑的加氫活性和減緩因硫等雜質中毒而引起的催化劑失活。近年來國內外對鎳系催化劑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USP4,490,480中描述了一種表面Ni分散度高的Ni/Al2O3催化劑,其制備方法是將過渡態氧化鋁與一種鎳絡合物水溶液的混合物加熱至60~100℃,將所得沉淀物經過濾、干燥、焙燒和還原,得到含5~40w%Ni的Ni/Al2O3催化劑。指出,為提高催化劑的抗硫性能,該催化劑還可以含有0.2~14重%的鉬。
USP5,258,346公開了一種擠出成型的加氫催化劑,以催化劑為基準,含有10~90w%的NiO,并且含有15~65%的孔徑為30~100納米以及1~25%的孔徑大于100納米的大孔的負載型鎳催化劑,所用載體優選一種Mg改性的SiO2載體。該催化劑適合用于重質烴原料的加氫脫芳反應、具有較好抗硫性能。
CN1070215A中描述了一種適于芳烴或不飽和烴加氫反應過程,尤其是以潤滑油餾分經加氫精制或加氫裂解后得到的,硫和氮含量均小于10ppm,芳烴含量不大于6重量%的工業白油或加氫裂化尾油為原料生產食品級白油過程深度加氫精制催化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是先將氧化鋁前身物的粉料或其與含硅化合物的混合物成型后,在550~750℃下焙燒1~6小時制得載體,將此載體浸漬引入助劑鉬并在200~600℃焙燒2~8小時得到含鉬的載體,然后將此含鉬載體經過兩次浸鎳和干燥,再在200~350℃下焙燒4~8小時即得到含11.5~28.0w%NiO,3.0~18.0w%MoO3,0~18.0w%SiO2及余量Al2O3的催化劑。
對于鎳系加氫催化劑,現有技術通過引入鉬等組分,可使催化劑的抗硫性能得到改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提供一種新的、芳烴加氫飽和活性更高的加氫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明的發明人發現,當在負載型鎳催化劑中同時引入鎂和鉬時,催化劑不僅具有較好的抗硫性能,同時可使催化劑的芳烴加氫飽和活性明顯提高。
本發明提供一種加氫催化劑,含有氧化鋁載體和負載在該載體上的鎳,其特征在于,該催化劑還含有鉬和鎂,以催化劑為基準,氧化鎂的含量為0.3~3.5重量%,氧化鉬的含量為1~6重量%,氧化鎳的含量為18~30重量%,氧化鋁的含量為64~80重量%。
本發明提供一種加氫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下述方法在氧化鋁載體上負載鎂金屬組分:
方法a:將含鎂化合物的水溶液與氧化鋁前驅物混合成型、干燥并焙燒;
方法b:先將氧化鋁前驅物成型、干燥并焙燒,制備氧化鋁載體,之后,采用含鎂化合物的水溶液浸漬該載體;
其中,所述干燥溫度為100~180℃,干燥時間為1~20小時,焙燒溫度為300~750℃,焙燒時間為1~18小時,以催化劑為基準,所述含鎂化合物水溶液的濃度和用量使最終催化劑中氧化鎂的含量為0.3~3.5重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6295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