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秸稈灰渣的浸取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60005.3 | 申請日: | 2007-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7288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07 |
| 發明(設計)人: | 徐秀山;馮培忠;張立橋;洪光前;孔慶嫻;魯森堡 | 申請(專利權)人: | 徐秀山 |
| 主分類號: | C05D1/00 | 分類號: | C05D1/00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王麗 |
| 地址: | 300000***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秸稈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質秸稈灰渣提取鉀鹽,為浸取工序提供浸取速度快,浸取率又高的秸稈灰渣的浸取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缺少水溶性鉀礦資源,農用鉀肥基本上是空白,作為肥料三要素的氮、磷、鉀,應用比例關系嚴重失調,制約農業的快速發展,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為緩解農村鉀肥的緊缺,必須開發新的鉀源。秸稈含有豐富的鉀鹽,為我國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的可再生鉀源,緩解了農村鉀肥的緊張局面。
有關資料早已介紹過草木灰提取鉀肥,但有關草木灰的浸取方法,未見報道。因此,試驗研究從秸稈灰渣中提取鉀鹽課題,很有必要。而秸稈灰渣的浸取是提取三鉀鹽的一道重要工序,必須通過試驗找到最佳浸取方法,即浸取時浸取速度快,浸取效率又高的浸取方法。
發明內容
從秸稈灰渣中提取可溶性組分三鉀鹽的過程中,浸取是秸稈灰渣提取鉀鹽的一道重要工序。為縮短秸稈灰渣的浸取時間,提高浸取率,必須通過試驗找到最佳浸取方法,即影響K+的浸取速度和浸取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用水或低濃度三鉀鹽浸取液作浸取劑,浸取秸稈灰渣時,浸取重量比是:干灰渣∶浸取劑=1∶3-4,浸取時間1-1.5h,浸取溫度60-70℃,攪拌速度40-60rpm/min,灰渣粒度0.5-1.5mm。可得到最佳的K+的浸取速度和浸取率。
灰渣顆粒大小和形狀是影響浸取的因素,顆粒愈小,棱角愈多,單位質量的比表面積就愈大,溶解和浸取速度也就愈快,縮短了浸取時間。
在浸取時,采用動態浸取,即攪拌浸取,可以增加渦流擴散,促使溶質從固粒物表面向溶液本體移動,加快了浸取速度,縮短了浸取時間。為降低能耗,在浸取時,也可以采用靜態與動態間隔浸取。
灰渣浸取時,浸取比的大小與操作與能耗有著密切的關系。浸取比過大,溶解和浸取的速度可以加快,提高了K+的浸取率,但得到的是低濃度的K+浸取液,這就加大后續蒸發工序的負荷,增加能耗。若浸取比過小,所得浸取液濃度雖高,但降低了K+的浸取率,浸取后的灰渣中殘留的三鉀鹽較多。
浸取時的時間長短直接影響到三鉀鹽的產率;提高浸取溫度,可加速浸取速度,提高浸取率。
選用本發明的浸取方法,可以縮短浸取時間,提高K+的浸取率和三鉀鹽的產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用水作浸取劑浸取棉花秸稈灰渣,選定本發明的浸取條件:即浸取溫度為70℃,浸取時間為1h,浸取比為1∶4浸取方式為動態浸取,灰渣粒度為0.85mm,攪拌速度45rpm/min。經過一次浸取后,所得浸取液,K+濃度為21.48g/L,K+浸取率為8.59%,波美比重為4.5°Be’/25℃。
實施例2:
用低濃度三鉀鹽浸取液作浸取劑,K+濃度為21.86g/L,波美比重為4.8°Be’/25℃,浸取棉花秸稈灰渣時,選定本發明浸取條件,即溫度為68℃,浸取時間為1h,浸取比為1∶3,浸取方式為靜態與動態間隔浸取,灰渣粒度為1.2mm,攪拌速度60rpm/min。經過一次浸取后所得浸取液K+濃度為49.65g/L,K+浸取率為19.86%,濃度比重為11.5°Be’/25℃。
實施例3:
用水作浸取劑浸取向日葵秸稈灰渣,選定上述最佳浸取條件,即浸取溫度為65℃,浸取時間為1.2h,浸取比為1∶4,浸取方式為動態浸取,灰渣粒度為0.5mm,攪拌速度50rpm/min。經過一次浸取所得浸取液,K+濃度為32.31g/L,K+浸取率為12.84%,波美比重為6.1°Be’/25℃。
實施例4:
用水作浸取劑浸取高粱秸稈灰,選定浸取條件,即浸取溫度為60℃,浸取時間為1.5h,浸取比1∶3.5,浸取方式為靜態與動態間隔浸取,灰渣粒度為1.5mm,攪拌速度40rpm/min。經過一次浸取所得浸取液,K+濃度為17.46g/L,K+浸取率為7.64%,波美比重為3.8°Be’/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徐秀山,未經徐秀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6000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