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胃病的藥物及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55717.6 | 申請日: | 2007-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791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紅剛;丁紹敏;杜鳳云;陳志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吉林省正泰中匯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K36/756 | 分類號: | A61K36/756;A61K9/28;A61P1/04;A61K33/06;A61K35/56 |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長春市新時代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孫國振 |
| 地址: | 136400***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胃病 藥物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胃部疾病的藥物,具體地說,它是治療胃 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的一種治療胃病的藥物及 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是一種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多發病,發病率比較高,病長而且不 易痊愈,病患病情發作時,通常以西藥來止痛,西藥止痛往往會造成 藥物的依賴性和耐藥性,治標不治本,并伴有一定的副作用。雖然也 有一些治療胃部疾病的中成藥物,但由于療效不十分理想,病患仍不 得不依賴西藥,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標本兼治的一種治療胃病的藥 物及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可以治療胃 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等胃部疾病藥物。
本發明另一個目的是提供該藥物的制備方法。
本發明是技術方案是基于中醫學對療胃病的認識和治療原則,參 照病理學研究成果,從中藥中篩選出扶正、標本兼治的天然藥物,按 中醫理論君、臣、佐、使組方,從而達到治療胃病的目的。
本發明藥物是由下列組份制成的(用量為重量份):
白屈菜250-300份?黃柏250——300份?海螵蛸130-170 份
白礬(煅)20-40份?薄荷腦1-3份
本發明藥物最佳重量份配比是:
白屈菜287份??黃柏287份?海螵蛸153份
白礬(煅)27份?薄荷腦1.8份
將上述各組分制成發明藥物的方法是:按其藥物最佳重量(份) 取其原原料藥,五味藥材,海螵蛸、白礬粉碎成細粉;黃柏加水煎煮 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 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5kg/m2的稠膏;白屈菜加75%乙醇回流提 取二次,第一次為8小時、第二次6次小時,合并提取液,濾過,減 壓回收乙醇并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30-1.35kg/m2變成稠膏狀;將上 述細粉與兩種稠膏混勻,干燥(80℃以下),粉碎,加糊精均勻,制 粒、整粒,薄荷腦加少量食用乙醇溶解,噴入顆粒中,混勻,加硬脂 酸鎂,混勻,壓片,包衣,即得。
本發明產品的劑型為片劑,性狀為除去包衣呈棕黃色至棕黑色; 味微苦,每片重為0·6克。
服用方法為口服,一次4-6片,一日3次。
本發明藥物具有和胃止痛,止酸消脹的功效。用于胃潰瘍、十二 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所致的胃痛,噯氣,吐酸等癥。
臨床治療效果:
胃脘痛,又稱胃痛,是由外感氣、內傷飲食情志、臟腑功能失調 等導致氣機郁滯,胃失所養,以上腹胃脘部近歧骨處疼痛為主癥的病 證。本病為臨床常見慢性病之一,長期不愈可導致消化道出血,幽門梗 阻,甚至癌變,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應引起足夠重視。
本發明的藥物治療上述患者90例,經8年臨床觀察,經與對照 組對照和統計學處理,證明其療效顯著,現將臨床總結報告如下:
病例選擇
采用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進行分組對照。按隨 機數字表將入選病例分配治療組90例,對照組90例(胃潰瘍、十二 指腸潰
臨床試驗方法
本試驗采用單盲隨機分組平行對照的方式進行。受試者按隨機數 字表法分配到治療組和對照組,要求兩組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 等方面盡可能的一致。采用門診病例但需嚴格控制可變因素。
治療組用藥:口服本發明的藥物,一次5片,一日3次。6周為 一療程。
對照組用藥:胃安寧片,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6周為一 療程。
試驗結果
表1臨床療效的比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吉林省正泰中匯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吉林省正泰中匯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571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