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圓筒倉滑模施工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54876.4 | 申請日: | 2007-07-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2627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20 |
| 發明(設計)人: | 焦安亮;丁建民;賈飛宏;史少博;李智賢;王江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第四建筑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11/22 | 分類號: | E04G11/22 |
| 代理公司: | 鄭州中原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聚才 |
| 地址: | 450004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圓筒 倉滑模 施工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圓筒倉滑模施工工藝,特別是一種大直徑淺圓筒倉滑模施工工藝。
背景技術
大直徑淺圓筒倉滑模施工近幾年比較普遍,滑模所采用的傳統內操作平臺大體分兩種:一是采用中心環輻射桁架整體連接組成操作平臺;另一種是采用大噸位千斤頂和鋼管連接組成操作平臺。傳統的內操作平臺形式笨重,浪費材料,組裝及拆卸困難,直接影響工程進度,越來越不能適應滑模施工技術的發展,尤其是在大直徑淺圓筒倉滑模施工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圓筒倉滑模施工新工藝。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圓筒倉滑模施工工藝,包括下述工序:筒壁鋼筋綁扎、圍圈及提升架固定就位、內外模板就位、內外操作平臺安裝就位、千斤頂安裝、液壓控制臺就位及油路安裝、砼澆筑及模板滑升、滑模系統的拆除,所述內外操作平臺安裝就位工序中的內操作平臺為多段桁架結構,沿內圓周方向布置。
所述內操作平臺的多段桁架包括相同數量的大桁架和小桁架,依次間隔布置,大桁架放置在圍圈上,小桁架放置在大桁架上;桁架兩弦與內圍圈之間設有剪刀撐,上弦與提升架間設有水平支撐。
所述筒壁鋼筋綁扎前需做工前準備,圍圈及提升架固定就位前外圍圈和內圍圈要臨時就位,千斤頂安裝后還要進行動力照明線安裝、插支撐桿、通電打壓排氣,液壓控制臺就位及油路安裝后還要安裝內外吊腳手架及安全網。
所述提升架為多個“門”字架,均勻布置在筒壁四周,所述外操作平臺為角鋼加工成的三角形外挑架,用螺栓與提升架連接;所述圍圈放置在“門”字架的支托上,找正放平后,用鋼板、螺栓壓緊固定,在圍圈的安裝過程中,內外圍圈上、下接頭要錯開一米布置。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1、由于采用內無中環操作平臺,施工工藝及流程比較簡單,操作方便、技術先進。
2、尤其是在大直徑淺園筒倉滑升施工中,用料省、整體性好、組裝及拆卸方便;垂直度及扭轉容易控制、易保證質量、能加快進度。
3、內操作平臺與傳統滑升模板操作平臺相比可節約50%材料費。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發明工藝流程圖;
圖2所示為施工中筒壁的橫截面視圖;
圖3所示為淺圓筒倉內操作平臺裝配俯視圖;
圖4所示為圖3中大桁架主視圖;
圖5所示為圖3中小桁架主視圖;
圖6所示為施工中油路控制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采用本發明工藝前需要進行施工準備,以直徑為30米的淺圓筒倉滑模施工為例說明本發明工藝過程:
1、模板設計
1.1、采用1200mm×1200mm定型組合鋼模板,模板間用“U”型卡連接,拼好的模板用“L”型拉緊絲桿與圍圈拉緊,上下拉緊絲桿要相互錯開,以保證模板均勻受力。內外模板的單面錐度為0.4%。
1.2、圍圈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驗算,選用∠75×8角鋼機械彎制配以人工修正而成,弧線要自然、均勻,且弧線半徑與設計半徑相吻合。R上內=14943mm,R下內=14948mm,R上外=15318mm,R下外=15323mm,上、下圍圈間距為750mm,整個圍圈分成十等分,各自定型,其接頭用高強螺栓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第四建筑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第四建筑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487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利用物鏡盒的光拾取器物鏡轉換裝置
- 下一篇:咖啡濃縮提取物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