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β-環(huán)糊精的生產工藝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10054661.2 | 申請日: | 2007-06-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77895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楊曉明;劉五星;馬秋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孟州市華興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B37/16 | 分類號: | C08B37/16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lián)科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劉建芳 |
| 地址: | 454750***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環(huán)糊精 生產工藝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β-環(huán)糊精的生產工藝。
(二)背景技術
β-環(huán)糊精是環(huán)狀糊精葡萄糖基轉移酶(簡稱CGT酶)作用于淀粉的產物,是白色的結晶狀粉末,是由7個葡萄糖單位經α-1.4糖鍵連接成環(huán)形結構的糊精。分子中間形成一個穴洞,穴洞具有獨特的包接功能,能與許多種物質形成包接結合物,在工業(yè)上用途很廣。
β-環(huán)糊精的生產工藝多為下述路線:
淀粉調漿,然后加入CGT酶,調整pH在7.8~8.0間,升溫約至100℃后液化,再降溫至50~60℃;補加CGT酶,調pH值為9.0左右后反應1~2h,再加入有沉淀作用的有機溶劑,反應14~48小時;加入α-淀粉酶,調整pH值在6.0~6.5,升溫至80~85℃保持15~20min(二次液化),繼續(xù)升溫至100℃回收有機溶劑,然后結晶得到粗β-環(huán)糊精,然后分離純化制得β-環(huán)糊精。這種工藝的缺點是對pH非常敏感,需多次調整,且范圍控制嚴格;升降溫過程多、反應時間長、原料繁多,整體上成本高、能耗大。
中國發(fā)明專利CN1054072,采用的β-環(huán)糊精的生產工藝如下:
淀粉調漿,然后加入CGT酶,攪拌升溫至70~80℃,液化5~15min,降溫至55℃,加CGT酶,在溫度52~56℃、pH不低于6.0條件下,攪拌0.5h后進行靜置反應,反應6~12h(若過程中pH低于6.0,則需用堿調至6.0以上),過程中監(jiān)測環(huán)糊精生成量的變化,在生成量的轉折點結束反應,調整pH值在6.0~6.5,加入α-淀粉酶,二次液化,脫色提取。此工藝的優(yōu)點是在淀粉調漿加入CGT酶液化時和補加CGT酶靜置反應時都不用調整pH值,減少了pH值的調整次數;同時升降溫的幅度也相對較小,能耗較之前者節(jié)省不少;但靜置反應的淀粉轉化率較低,一般只有40%多,且對生成量最大點的控制也難于把握,仍然存在反應后需要進行二次液化的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入α-淀粉酶,另外一方面反應時間延長,這些從成本和能耗上都有待改進。
(三)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β-環(huán)糊精的生產工藝,工藝流程簡潔、便于控制,生產周期短,轉化率高、收率高,降低了能耗和生產成本。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β-環(huán)糊精的生產工藝,按照15~30%的質量百分比濃度進行淀粉調漿,然后按照每克淀粉300~500單位的濃度加入CGT酶,充分混合后升溫至80~85℃液化10~15min,再降溫至53~60℃;按照每克淀粉補加500~700單位CGT酶的濃度加入CGT酶,加入體積為淀粉質量10~13%的有機溶劑后,充分反應8~10小時;回收有機溶劑,然后結晶得到粗β-環(huán)糊精,然后分離純化制得β-環(huán)糊精。
這個過程是通過酶促反應生成β-環(huán)糊精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可逆反應。CGT酶作用于淀粉,生成環(huán)糊精,但環(huán)糊精同時也被CGT酶破壞,給環(huán)糊精的高效積累造成困難。環(huán)糊精有一個疏水的腔,可以與多種有機化合物形成包絡復合物,不溶于水的包絡復合物則生成沉淀,不再受CGT酶的破壞作用,利于生成CGT酶的單向反應,而此處加入有機溶劑的目的即是與環(huán)糊精生成這種不溶于水的包絡復合物,比較優(yōu)選的有機溶劑為三氯乙烯、丙酮、環(huán)己烷、甲苯或溴苯;但是從毒性、回收以及溶劑的殘留方面考慮,最佳選擇是環(huán)己烷,毒性小,與環(huán)糊精的絡合效率高,不易殘留在最后的終產品中,不影響β-環(huán)糊精的食用和藥用。
進一步,較好的工藝條件如下:
淀粉調漿,然后按照每克淀粉400單位的濃度加入CGT酶,升溫至80℃液化10min后降溫至55℃;按照每克淀粉補加600單位CGT酶的濃度加入CGT酶,加入體積為淀粉質量10%的環(huán)己烷充分反應,之后回收環(huán)己烷然后結晶得到粗β-環(huán)糊精,然后分離純化制得β-環(huán)糊精。
所述的淀粉具體可選擇玉米淀粉、馬鈴薯淀粉或木薯淀粉,由于各種淀粉的粘度不同,可選擇不同的淀粉調漿濃度。如玉米淀粉粘度較大,調漿濃度以15%為宜,而馬鈴薯和木薯淀粉的濃度可稍高,在20~30%之間。所謂的調漿即配制淀粉的水溶液,可在調漿池中調好后再打入反應罐,也可在反應罐中直接配制,配制過程最好用蒸餾水。
淀粉調漿后加入CGT酶,升溫液化的過程,也是淀粉糊化的過程,淀粉粘度降低。
加入環(huán)己烷后,可以利用攪拌等手段來促使反應更加充分的進行,這個過程,淀粉的轉化率一般都在70%以上。由于淀粉的高轉化率,反應液不再需要加入淀粉酶進行二次液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孟州市華興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孟州市華興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466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