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白癜風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54352.5 | 申請日: | 2007-05-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7675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14 |
| 發明(設計)人: | 閆輝;閆艷;閆俊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閆俊國 |
| 主分類號: | A61K36/704 | 分類號: | A61K36/704;A61K9/16;A61P17/00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大通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大通 |
| 地址: | 463500河南省新***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白癜風 藥物 及其 制備 方法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皮膚病的藥物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治療白癜風的中成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白癜風是皮膚科常見的一種后天性色素減退或色素障礙等因素所致的疑難皮膚病,分布范圍廣,而且近年來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目前治療白癜風的方法和藥物很多,但多數療效并不能令人滿意,而且治療成本高昂,普通患者難以承受得起。如“激光”、“植皮”、“冷凍”等治療方法,不但治療成本高昂,還會在皮膚上留下疤痕,療效也不盡如人意;多種白癜風治療藥物,如消斑丸、去白素等在臨床應用過程中存在著療程長、治愈率低、有毒副作用的缺點;ZL98101552.2公開了一種治療白癜風病的外用藥物組合物,被認為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其所需的原料藥種類較多,還有一些原料不易獲取(如羚羊角細粉、丹參等),致使該方案的實施成本高昂,普通患者難以承受得起。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療效好、無毒副作用且原料低廉易得的治療白癜風的藥物,并給出該藥物的簡單易行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治療白癜風的藥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計,其制備原料中含有原藥鮮青桐葉800~<1200份,何首烏0~400份,補骨脂0~300份,白蒺藜0~200份。
所述的治療白癜風的藥物的制備原料中含有原藥原藥鮮青桐葉800~<1200份,何首烏0~400份,補骨脂100~300份,白蒺藜0~200份。
所述的治療白癜風的藥物的制備原料中含有原藥鮮青桐葉800~<1200份,首烏200~400份,補骨脂0~300份,白蒺藜0~200份。
所述的治療白癜風的藥物的制備原料中含有原藥鮮青桐葉800~<1200份,何首烏200~400份,補骨脂0~300份,白蒺藜100~200份。
所述的治療白癜風的藥物的制備原料中含有原藥鮮青桐葉800~<1200份,首烏0~400份,補骨脂100~300份,白蒺藜100~200份。
所述的治療白癜風的藥物的制備原料中含有原藥鮮青桐葉900~1100份,何首烏200~400份,補骨脂100~300份,白蒺藜100~200份。
一種治療白癜風的藥物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取鮮青桐葉1000重量份洗凈晾干,并稱取其余各原料;
(2)各原料混合后加6000~9000重量份的水冷浸2~4小時,再煮沸0.5~2小時;
(3)將上步所得液汁過濾至容器中,向濾渣中加水0.5~2重量份后繼續煮沸后,過濾去渣所得液汁與前述液汁合并。
將上述步驟(3)中所得液汁置涼后分裝于30~50ml瓶內,消毒后密封包裝即為外用劑型。
將上述步驟(3)中所得液汁煎煮濃縮至流膏狀,置涼后加入乙醇200~400重量份,緩緩攪拌后靜置2~4小時,再將其濃縮為稠膏狀,置涼后加入0.5~1.0重量份的醫用填充劑,制成口服劑型。
上述醫用填充劑為醫用淀粉,所述口服劑型為顆粒狀,每粒重1~2g。
本發明藥物的用法與用量:
①口服丸劑或膠囊,以顆粒(每粒重1.2g)狀為例,每日2次,每次1粒,1個月為一療程,連續服用3個月,待白斑消退或皮膚基本恢復正常后,改為每日1次或隔日1次,每次1粒,連服3個月以鞏固療效;
②外用劑型,直接涂抹患處,每日1~2次,用量視皮損的大小而定,用藥時間以皮損恢復正常皮色為止。
本發明具有積極有益的效果:
(1)用本藥物治療白癜風與國內化學生物制品及放射療法相比具有以下特點:①無刺激、無毒副作用,克服了注射、植皮光照等所引起的疼痛及不良反應;②原材料藥易于獲取、工序簡便、投資少、醫療費用相對低廉,患者能夠接受。
(2)配方科學合理,各藥合拍,相互配合,協同作用,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本發明的藥理分析:
祖國醫學《諸病原候論》、《醫宗金鑒》、《證治準繩》等著作,對白癜風已有論述,概括認為是皮膚氣血兩虛,氣血失和成風濕郁于皮毛所致。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探究白癜風的病因,科學家們不斷從人體皮膚的生理、生物、生化、遺傳、免疫分子和細胞分裂及周期變化和微量元素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酪氨酸酶是黑色素合成的關鍵酶,被認為是白癜風自身免疫的重要抗原,而造成皮膚色素脫失的病理原因在于人體的酪氨酸酶受到抑制,致使功能性黑色素細胞遭受到不同程度地破壞,進而導致黑色素代謝過程受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閆俊國,未經閆俊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435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經編機
- 下一篇:金剛烷基甲氧基二苯基丙烯酸用于治療痤瘡的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