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煉焦配煤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52603.6 | 申請日: | 200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81989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2-05 |
| 發明(設計)人: | 薛改鳳;陳鵬;魏松波;陳強;張前香;項茹;周學鷹;宋子逵;劉尚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B57/04 | 分類號: | C10B57/04;C10L5/04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鐘鋒 |
| 地址: | 43008***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煉焦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煉焦配煤技術領域,特別是煉焦配煤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煉焦煤主要分成氣煤、氣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和貧瘦煤。除氣煤和貧瘦煤外其它煤種均為煉焦配煤常用煤種,每種煉焦煤的配入比例各單位根據自己用煤情況和經驗確定。至今為止,要生產規定質量的焦炭還沒有定量的法則可循。
隨著煉焦煤資源的日益緊缺,煉焦煤的質量變得復雜,傳統判定單種煉焦煤質量并進行煉焦配煤的方法受到限制,給煉焦煤的使用造成誤導,導致煉焦配煤工作日趨困難。這主要由于我國現有對煉焦煤質量的判定和配用方法不適應我國煤資源多而復雜的狀況。目前,我國煉焦煤質量評定和配用方法有兩種:一是傳統的工業分析指標法;二是煤巖學方法。這兩種方法均存在一定缺陷。
1、工業分析指標法:
工業分析指標法主要依據就是傳統的工業分析方法,通過分析煤的灰分、揮發分、水分,全硫和衡量煉焦煤工藝性質的指標-粘結指數G、膠質層厚度Y、奧亞膨脹度等進行單種煤質量判定和配用。一方面,由于這些參數具有加和性,只反應煤質的表觀現象,而不能反應其本質,這些參數接近或相同的煉焦煤結焦性能差別很大。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煤源緊張造成的混煤現象十分嚴重,以傳統的煤分類指標判為焦煤、肥煤、瘦煤的煤種質量已名不符實,由此配煤得到的焦炭質量很難保證。另一方面,傳統的工業指標配煤技術是各企業根據自己企業的經驗和長期生產積累的習慣,對各種單種煤進行不同比例的配用,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和準確性。
2、煤巖學方法:
煤巖學方法的基本點是,煤的性質決定于成煤前期的生物化學作用和后期的物理化學作用。對于相同成煤原始物質,煤巖學評定煉焦煤質和合理配煤的理論基于兩個方面:一是煤的變質程度即煤的鏡質組反射率;二是煤的活惰比。目前人們主要用煤的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表征煉焦煤的變質程度,用鏡質組反射率分布中的標準方差的大小表征煤的混煤狀況,用活惰比間接表征煉焦煤的結焦性能。雖然比傳統的工業分析方法更加科學,但仍存在一定問題:Rmax相同或相近的煤質量差別很大,主要原因該指標是可以加和的。用標準方差的大小還不能確切表征混煤狀況,即有幾種煤混成無法表征出來,而且,這樣混出的煤怎樣配用更無法解決。活惰比理論上可以表征煤的工藝性能,但目前活性組分和惰性組分在量化上存在很大分歧和實際操作難度,目前討論研究的很多,在實際的應用很少。而且,煤的氧化和成煤環境造成煤質的變化通過活惰比無法反映出來,通過鏡質組反射率也無法反映。在配用中大多采用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Rmax這個指標,一般認為Rmax在1.15附近配煤比較合理。但由于Rmax的加和性,在1.15附近的配煤的鏡質組反射率分布狀態差別很大,相應焦炭質量也差別很大。
由于上述兩種煉焦單種煤質評定和配用方法都不能準確評定煤質和合理配用,從而造成煉焦配煤工作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煉焦配煤方法,該方法克服了現有技術不能對規定焦炭質量進行定量配煤,對煉焦單種煤煤質不能進行準確評定和使用的缺點,使煉焦煤資源得到合理使用,準確配煤,提高焦炭質量。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煉焦配煤方法,它包括將各單種煉焦煤混配的步驟;單種煉焦煤包括:氣肥煤、肥煤、1/3焦煤、焦煤、瘦煤;
各單種煉焦煤的鏡質組反射率分布特征區間和特征區間集中度分別為:
氣肥煤:Rmax的特征區間為0.55-0.75%,該區間的集中度達到50-80%、
肥煤;Rmax的特征區間為0.85-1.10%,該區間的集中度達到50-70%、
1/3焦煤:Rmax的特征區間為0.70-0.95%,該區間的集中度達到55%以上、
焦煤:Rmax的特征區間為1.05-1.40%,該區間的集中度達到55%以上、
瘦煤:Rmax的特征區間為1.40-1.75%,該區間的集中度達到55-85%;
各單種煤的重量百分配比為:氣肥煤:5-10%;肥煤:5-20%;1/3焦煤:30-45%;焦煤:30-45%;瘦煤:10-18%。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集團)公司,未經武漢鋼鐵(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260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個蒸發器的三門冰箱
- 下一篇:鋁基合金以及由該合金構成的成型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