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燒結煙氣氨法脫硫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51547.4 | 申請日: | 2007-0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3760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7 |
| 發明(設計)人: | 熊敬超;梁鐵;樊飛勇;李先旺;王貴明;李嘯;夏曉群;羅海兵;李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53/78 | 分類號: | B01D53/78;B01D53/50;F27B21/08;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71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燒結 煙氣 脫硫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煙氣脫硫技術,特別是一種燒結煙氣氨法脫硫系統。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的建設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的消耗不斷增加。因為我國主要是以煤為源料的能源大國,導致排入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從2000年的1995萬噸到2005年的2549萬噸迅速增加。
目前常用氨法煙氣脫硫中:亞硫酸銨的氧化通常在脫硫塔內進行,氧化的結果使氨的有效濃度降低,不利于煙氣中二氧化硫的去除且氧化效率低;對硫酸銨的濃縮系統現有技術采用蒸汽對硫酸銨進行蒸發濃縮,耗汽量大,運行成本高;對脫硫塔內氨的逃逸問題至今仍沒有一種很有效的解決方法。氨法脫硫中,硫銨品質的好壞直接影響產品的銷售,燒結煙氣中含有部分粉塵,會影響硫銨的色澤。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燒結煙氣氨法脫硫系統,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其技術解決方案為:燒結煙氣氨法脫硫系統,脫硫系統由氣化、吸收、氧化、濃縮、過濾等設備組成。氣化設備包括:卸氨泵、液氨罐、液氨氣化器和氨氣儲氣罐;吸收設備包括:脫硫塔、混合器、循環泵;氧化設備包括:氧化槽、氧化風機;濃縮設備包括:循環緩沖罐、濃縮循環泵、灰渣粗過濾器;過濾設備包括:硫酸銨緩沖罐、硫銨溶液輸送泵、灰渣精過濾器。卸氨泵、液氨罐、液氨氣化器和氨氣儲氣罐之間通過管道串聯連接。氣化設備中的氨氣儲氣罐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吸收設備中循環管道上的混合器,氨進入混合器通過混合器的作用使氨與循環液充分混合、分布均勻,降低局部氨濃度高的可能性,避免氨的逃逸。混合器的出口通過循環管道連接脫硫塔中噴淋層,混合器進口通過循環管道連接到循環泵的出口,循環泵的入口通過循環管道連接到脫硫塔底槽。在循環泵出口和混合器之間的循環管道上設支管道至氧化槽,氧化槽中設有冷卻盤管,冷卻盤管可調節亞硫酸銨的氧化溫度;曝氣風管通過管道連接氧化風機,為亞硫酸銨的氧化提供氧化空氣,氧化槽中還設有攪拌器,攪拌器用于破碎曝氣風管出口的小氣泡,提高空氣中氧氣與亞硫酸銨的接觸面積,提高亞硫酸銨的氧化率。氧化槽通過管道連接至循環緩沖罐,循環緩沖罐通過管道連接到濃縮循環泵入口,濃縮循環泵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脫硫塔的噴淋降溫層,對氧化好的硫酸銨利用煙氣的熱量進行蒸發濃縮,脫硫塔噴淋降溫層設有液體出口,液體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循環緩沖罐,在濃縮循環泵連接到噴淋降溫層的管道上連接支管至灰渣粗過濾器進口,灰渣粗過濾器的作用為維持循環緩沖罐中雜質的濃度,使循環緩沖罐中的雜質濃度不致上升,保障產品硫酸銨的色澤。灰渣粗過濾器的清液出口通過管道分別連接至硫酸銨緩沖罐和循環緩沖罐,灰渣粗過濾器的回流口通過管道連接至循環緩沖罐,硫酸銨緩沖罐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硫銨溶液輸送泵的入口,硫銨溶液輸送泵的出口通過管道連接到灰渣精過濾器的入口,灰渣精過濾器的作用為除去硫銨溶液中的雜質,使產品硫酸銨的色澤更好。灰渣精過濾器的清液出口通過管道連接至硫銨制備車間,灰渣精過濾器的回流口通過管道連接至循環緩沖罐。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發明的燒結煙氣氨法脫硫系統,不僅能有效的去除煙氣中的二氧化硫,同時可利用焦化廢水(液氨經氣化)與煙氣中的二氧化硫進行反應脫硫,所生成的產物亞硫酸氨進行低濃度常壓氧化,再利用煙氣的熱量對氧化后的硫酸銨溶液進行蒸發濃縮,大大節約了蒸發濃縮的耗熱量,達到節能的目的。對蒸發濃縮后的溶液進行過濾得到純度較高的硫酸銨溶液,送至硫銨車間制化肥。本發明的煙氣脫硫系統流程合理、使煙氣達標排放,無二次污染、并利用焦化廢水以廢治廢,還能產生副產物——化肥。
附圖說明
附圖為本發明脫硫系統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細描述。
見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武漢都市環保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15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軟糖
- 下一篇:業務進程管理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