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應急聯動警情自動分類系統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50943.5 | 申請日: | 2007-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0183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成飏;李志蜀;周維;王紅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G06F19/00;G06F15/1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潘育敏 |
| 地址: | 610064***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應急 聯動 自動 分類 系統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計算機系統的數據處理范疇,涉及根據概率進行數據的分類處理。
背景技術
城市的報警系統,與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單一的報警系統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代發展的需要,應急聯動系統已經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集公安(110)、消防(119)、交警(122)、急救(120)、防洪、防震、防災、森林防火、環保及其它相關的需要及時響應的應急事件處理部門于一體,實現多警種和多個職能部門統一接警、聯動處警的集成聯動系統,是適應現代發展的結果。現有國內的應急聯動警情系統,大都是將以往的各級硬件資源,設施,通過各種通訊網絡的方式聯系在一起。雖然硬件投資大,建設規格較高,但是,普遍存在軟件建設落后的情況。特別是接警部分,幾乎全部采用人工判斷的方式。即接警人員收到報警信息后,判斷報警信息的類型,認為是110,120,122,或119中的一種,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調度。人工接警分類的缺點是反應速度慢,主觀性較強,分類精度較差。在這種情況下,利用先進的計算機進行輔助決策,充分發揮計算機的決策支持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而國內現有的警情聯動報警系統都不具備這一警情自動分類功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應急聯動系統的基礎上,建立接處警自動分類系統,作為應急聯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系統提供一種具有自學習性和進化性的自動分類系統為應急聯動系統的大量接警信息進行自動分類,以減少接警人員進行人為判別警情類別的工作量,極大提高接警工作的效率、分類精確度和可靠性。本系統還可作為一個接處警系統單獨使用。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達到的:
一種應急聯動警情自動分類系統,其特征在于:警情自動分類系統作為應急聯動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設立在接警和分級分類處警系統之間。與應急聯動系統共享數據庫數據,支持應急聯動系統使用的GIS地理信息系統、GPS衛星定位系統以及視頻監控系統。其核心部件是分類器。分類器是一套計算機數據處理系統,在分類器中利用一種改進的貝葉斯算法進行警情的自動分類。分類的過程包括構建分類器和分類器工作兩部分,分類器采用機器學習的原理,用歷史警情信息數據作為學習數據,采用改進的樸素貝葉斯算法來構造;
構建分類器的步驟是:
(1)輸入歷史警情數據;
(2)對報警信息進行規格化,生成標準的警情矢量信息;
(3)用改進的樸素貝葉斯自動分類算法來構造分類器;
(4)對分類結果進行評估;
(5)用評估結果對分類器進行改進;
分類器工作的步驟是:
(1)輸入新的警情數據;
(2)用分類器進行分類;
(3)檢驗修正分類結果;
(4)存儲分類結果。
所述貝葉斯警情自動分類算法構建分類器的流程如下:
(1)、首先對歷史報警信息數據集進行訓練,根據具體的需要與要求建立相應類型的報警信息集合;
(2)、規格化報警信息,生成標準的警情矢量信息,分別處理各種不同類別的報警信息;
(3)每一個報警信息集合對應一個哈西表,建立表中存儲的TOKEN串到詞頻的映射關系;
(4)、計算每個哈希表中TOKEN串出現的概率P,
P=(某TOKEN串的詞頻)/(對應哈希表的長度);
(5)、綜合考慮所有哈西表中TOKEN串出現的概率,推斷出當新來的報警信息中出現某個TOKEN串時,該報警信息為以上任何一個范疇的概率;
(6)、對每個類別的報警信息,逐個計算P(Ai|tj)(i=1,2,...n;j=1,2...m),建立新的哈希表hashtable_probability_i存儲TOKEN串tj到P(Ai|tj)的映射(j=0,1,…m,m表示屬于i類報警信息的字符串總數,i=1,2,…n,n表示報警類別總數);
(7)、至此,以上各類報警信息集合的學習過程結束,根據建立的哈希表hashtable_probability_i估計新到達的、已經生成標準的警情矢量的報警信息屬于何類報警類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5094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