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固體鉭電解電容器及其制造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9499.5 | 申請日: | 2007-07-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45139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紹榮;田明憲;孔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東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G9/15 | 分類號: | H01G9/15;H01G9/012;H01G9/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吳彥峰 |
| 地址: | 610054四川省成都市建***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固體 電解電容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閥金屬鉭為陽極的固體鉭電解電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用金屬封裝的固體鉭電解電容器,是由鉭芯子、絕緣體、金屬外殼組成的圓柱狀本體,以及從本體兩端陽極和陰極分別引出的軸向陽極和陰極引出線裝配而成。安裝時,通過這兩極引出線將其安裝于線路板上。由于產品結構的原因,當工作頻率在200-300kHz時產品出現感抗,嚴重影響到該產品在高頻領域中的應用。再者,由于制造電容的材料有自身電阻,在應用中產生的等效串連電阻ESR導致電容介質產生熱損耗;當對電容器充電,電壓會從0開始上升,但是由于ESR電阻的存在會產生電壓降,導致電容器端電壓發生突變,降低了電容的濾波效果;在振蕩電路等場合,ESR也會引起電路在功能上發生變化,導致電路失效甚至損壞等嚴重后果。所以,制造高質量的電器產品期望盡量降低電容器的ESR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在高頻領域中應用、具有低等效串連電阻的固體鉭電解電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實施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固體鉭電解電容器,包括由鉭芯子、絕緣體、金屬外殼組成的電容器本體,以及從本體兩端的陽極端面和陰極端面分別引出的陰極引出線和陽極引出線,其特征在于:電容器的鉭芯子、絕緣體和金屬外殼結構為扁平長方體;
所述陽極和陰極的引出線為扁平形狀,陽極引出線的兩端垂直彎折且彎折端互相平行,陰極引出線的兩端垂直彎折且彎折端互相平行,分別形成匚形的扁平平行的陰極雙頭引線和陽極雙頭引線;陽極雙頭引線中部和鉭芯子連接,其彎折端和電容器本體陽極端面垂直,陰極雙頭引線粘接在鉭芯子上,彎折端和電容器本體陰極端面垂直。
本發明還涉及到上述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步驟如下:
(1)首先將鉭粉倒入長方形模具內,壓制出扁平長方體的鉭塊半成品,經燒結、形成、被膜、浸石墨、銀漿等工序制成扁平長方體的鉭芯子;
(2)將銅鍍錫或鎳鍍錫板材在匚形模具內沖壓成匚形狀的扁平平行的陰極雙頭引線和陽極雙頭引線,再將沖壓成形的扁平平行的陽極雙頭引線中部與鉭芯子的陽極鉭絲經點焊連接,其彎折端和鉭芯子陽極端面垂直;將扁平平行的陰極雙頭引線用銀漿粘接在鉭芯子的陰極端面上,其彎折端和鉭芯子陰極端面垂直,在100-500℃高溫固化10-50min;
(3)將上述步驟(2)制得的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的半成品放入扁平長方體形狀的金屬外殼內,灌注液體樹脂,自然固化形成具有匚形狀的扁平平行的陰極雙頭引線和陽極雙頭引線以及電容器本體為扁平形狀的固體鉭電解電容器。
本發明的優點是:由于電容器的鉭芯子、絕緣體和金屬外殼結構為扁平長方體,增大了鉭塊的表面積,減少了產品的表面接觸電阻,對減小產品高頻ESR值,改善產品的高頻特性效果顯著。進一步可把引線兩端彎折為平行扁平雙引線后,產生的電感大部分可以相互抵消,故在電子線路中出現感抗的頻率范圍推后,大大提高了產品在高頻領域的應用范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的主視圖。
圖2是圖1的A向剖視圖。
圖中標記:1為鉭芯子,2為陽極引線,3為陰極引線,4為金屬外殼,5為絕緣體,6為電容器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的固體鉭電解電容器,由具有扁平長方體形狀的鉭芯子1、絕緣體5、金屬外殼4組成的扁平長方體的電容器本體6、從本體兩端的陽極端面和陰極端面分別引出呈匚形狀的扁平陰極雙頭引線3和陽極雙頭引線2;陰極引出線的兩端3-1、3-2垂直彎折且彎折端互相平行,陽極引出線的兩端2-1、2-2垂直彎折且彎折端互相平行;陽極雙頭引線中部和鉭芯子1連接,其彎折端和電容器本體陽極端面垂直,陰極雙頭引線粘接在鉭芯子上,彎折端和電容器本體陰極端面垂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東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四川東盛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949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