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碳氮化鈦基金屬陶瓷機械密封材料及其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8643.3 | 申請日: | 2007-03-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5543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7 |
| 發明(設計)人: | 劉穎;趙志偉;望軍;夏珊;高升吉;涂銘旌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29/04 | 分類號: | C22C29/04;C22C1/04;C04B35/5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65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氮化 基金 陶瓷 機械 密封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工程材料,具體地說是適用于泵類、閥類等機械密封用的碳氮化鈦基金屬陶瓷材料。
背景技術
目前,用作泵體、閥門類的機械密封材料主要有以下幾種:(1)橡膠材料;(2)石棉材料;(3)金屬材料。橡膠制密封材料容易老化,耐受溫度壓力較低,耐腐蝕性差,另外由于橡膠本身的彈性增大了密封材料與基體之間的摩擦力,既加劇了兩者之間的磨損,又使得開關閥門較為費力;石棉類密封材料存在壽命短、易腐爛的缺點,為此不得不經常更換密封材料從而造成損失;金屬密封材料價格昂貴、密封性較差。因而雖然現有多種密封材料,但由于缺乏實用性及合適的性能價格比而不能滿足泵體、閥門類機械密封材料在現代工業中的應用。
Ti(C,N)基金屬陶瓷是20世紀70年代出現的一種新型陶瓷材料,它具有高熔點、高硬度、耐磨損、耐腐蝕、抗氧化等性能特點。另外,Ti(C,N)基金屬陶瓷來源豐富,價格較一般金屬材料低廉。因此Ti(C,N)基金屬陶瓷既滿足了泵體、閥門類密封材料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的實用要求,又滿足了性價比的要求,是密封材料的理想候選材料,具有廣闊的市場應用前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壽命長、密封性好、性價比高的泵體及閥門類機械密封材料,以提高密封質量,降低密封成本,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是利用來源廣泛、價格低廉的Ti(C,N)粉體為基本材料,輔以粘結劑、晶粒抑制劑及其它添加劑。將這些原料于乙醇或丙酮介質中充分混合,然后進行干燥、壓制成型等工藝,將壓坯置于反應爐中于真空或氣體保護條件下進行液相燒結,通過優化工藝來獲得高硬度、高抗彎強度及斷裂韌性的致密材料,從而滿足泵體、閥門類機械密封材料的性能需求。
進一步的是,所述粘結劑為Fe、Co、Ni的一種或者它們的混合物。
進一步的是,所述晶粒抑制劑為Mo、Mo2C、VC、Cr3C2的一種或者它們的混合物。
進一步的是,所述其它添加劑為WC、TaC、NbC、HfC、C、Y、Er、SiC晶須的一種或它們的混合物。
進一步的是,所述保護氣體為高純氬氣、氮氣的一種或者它們的混合氣體。
更進一步的是,所述反應爐為熱壓燒結爐、管式爐、感應爐、微波燒結爐、放電等離子燒結爐、回轉爐、碳管爐、豎爐、搖爐、推板窯或隧道窯。
利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制備的碳氮化鈦基金屬陶瓷材料的抗彎強度>2000Mpa,硬度HRA>92.0,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
與現有機械密封材料相比,本發明使用的碳氮化鈦基金屬陶瓷材料兼顧了密封件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的性能要求和生產成本低的市場需求。從而既可滿足密封件的密封性能,延長使用壽命,又可降低密封成本,提高性能價格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54%Ti(C0.7,N0.3)-10%(WC-TaC)-15%WC-8%Mo2C-8%Ni-5%Co(重量比)于適量乙醇或丙酮中混合,經球磨、干燥、過篩、摻膠、干燥、壓制后,將壓坯置于燒結-熱等靜壓燒結爐中,在氬氣氣氛、1Mpa壓力下進行燒結,燒結溫度為1380℃,保溫時間為0.5h,保溫結束后隨爐冷卻至室溫出爐,所制備的碳氮化鈦基金屬陶瓷機械密封材料的抗彎強度為2043Mpa,硬度HRA為92.2,具有較高的力學性能。
實施例2:
將54%Ti(C0.7,N0.3)-10%(WC-TaC)-15%WC-8%Mo2C-8%Ni-5%Co(重量比)于適量乙醇或丙酮中混合,經球磨、干燥、過篩、摻膠、干燥后,將原料置于放電等離子燒結爐中,在氬氣氣氛、15~40Mpa壓力下進行燒結,燒結溫度為1380℃,保溫時間為8min,保溫結束后隨爐冷卻至室溫出爐,所制備的碳氮化鈦基金屬陶瓷機械密封材料的抗彎強度為>2100Mpa,硬度HRA>92.0,具有較高的力學性能。
實施例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864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