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MZ諧振干涉原理的光纖陀螺儀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8582.0 | 申請日: | 2007-03-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61127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利勛;劉永智;彭增壽;歐中華;代志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C19/58 | 分類號: | G01C19/58;G01B9/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54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mz 諧振 干涉 原理 光纖 陀螺儀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光纖陀螺儀,尤其是一種MZ諧振干涉原理的光纖陀螺儀。
背景技術
光纖陀螺是一種無機械轉子的新型全固態慣性儀,具有壽命長、啟動快、精度高、動態范圍寬等優點,在航空航天、武器導航等領域起到了極為關鍵的作用。當前光纖陀螺主要采用基于Sagnac原理的干涉式光纖陀螺(IFOG)、諧振式光纖陀螺(RFOG)兩種方案。干涉式光纖陀螺相對比較成熟,為了提高系統探測精度降低噪聲,采用了超輻射發光光源(SLD)及長達數百米的保偏光纖線圈,同時也帶來了系統體積重量較大,系統穩定性降低、成本較高的缺點。諧振式光纖陀螺采用循環光束之間的多波干涉的原理,可以在較短的光纖中獲得較高的探測精度,但需要高相干光源Δυ<100kHz、低損耗的保偏耦合器,而且高相干光源也引入了較強的后向反射散射噪聲;在此之后又提出了一種再入式光纖陀螺(REFOG),該種陀螺(圖4)采用低相干光源(SLD),利用光在諧振腔中相向傳輸的光傳輸相同圈數后出射干涉的原理,獲得較高的輸出曲線精細度,通過光放大器有源放大可獲得較高的探測靈敏度,缺點是輸出中包含了大量無轉動信息(直接通過耦合器未進入諧振腔)的光,使其在無源情況下探測靈敏度較低,即使是在有源情況下,由于增益飽和也給光放大器帶來了負擔,光放大器的自發輻射噪聲對光信號影響也非常大。而且采用SLD始終是陀螺方案中的一種折中,該器件存在工藝技術較復雜、輸出功率較低(一般<150μW)、價格昂貴、光源穩定性差等缺點,特別是在諧振式光纖陀螺中無源情況下多次分光循環后光非常微弱,給后續信號處理帶來非常大的難度。
為了克服Sagnac干涉式光纖陀螺儀光功率利用率低,正向反向光在同一光路傳輸造成干擾及信噪比低的缺點,我們在2003年獲得了一種基于MZ(Mach-Zehnder)干涉原理的干涉式光纖陀螺儀(03103030.0),該種陀螺儀使用單模半導體激光器,其正向傳輸光路與反向傳輸光路彼此獨立相互之間不產生干擾,且不存在多次光分路所造成的功率損耗,其原理結構圖如圖5所示。從激光器發出的光進入光纖后被3dB耦合器2分束后分別送到長度完全一樣的兩光纖信號臂S1端口aa’和S2端口bb’中,兩光纖信號臂按同一圓心,同一直徑以相同繞制方法纏繞在光纖線圈架上形成光纖線圈,光信號分別從S1臂的端口a以及S2臂的端口b輸入,因此形成的光路傳輸方向彼此反向兩信號臂的輸出端a’b’再與3dB?B耦合器8的兩輸入端連接,最后干涉信號從耦合器8對接的光探測器9轉換成電信號I,通過對輸出電信號的測量即可獲得陀螺旋轉角速度的信息:
其中P為光功率,η為光電轉換系數,l為MZ一臂長、R為光纖環半徑、Ω為旋轉角速度,c為光速,λ為光波長。
基于MZ干涉原理的干涉陀螺儀,也存在固有的缺點,其精度、靈敏度比諧振式光纖陀螺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MZ干涉原理的干涉陀螺儀的臂較長,精度較低的缺點,而提供了一種MZ諧振干涉原理的光纖陀螺儀,該陀螺儀采用兩臂對稱的雙循環光束之間的MZ多波束干涉的原理,可以用較短的光纖臂實現非常長的帶轉動角速度信號的光路,而且輸出信號不含無轉動信息的光。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如下措施來實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858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煙氣脫硫過程中的一種氧化方法
- 下一篇:一種原奶中摻白乳膠的快速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