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載波系統物理層模式選擇優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47497.2 | 申請日: | 2007-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20400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4-29 |
| 發明(設計)人: | 邱賜云;戎璐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無線通信研究中心 |
| 主分類號: | H04L27/26 | 分類號: | H04L27/26;H04J1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華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余明偉 |
| 地址: | 200050上海市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載波 系統 物理層 模式 選擇 優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正交頻分復用多載波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多載波系統物理層模式選擇方法。
背景技術
鏈路自適應是未來移動通信系統的關鍵技術之一,旨在滿足系統服務質量(QoS)的前提下跟蹤即時信道的變化自動地調整某些系統參數,提高頻譜效率。對于物理層,鏈路自適應主要由自適應調制編碼技術來體現,即根據反饋的信道質量指示(CQI),在誤包率性能滿足前提下,選擇能使系統吞吐量最大化的調制方式和碼率。調制方式和碼率的組合稱為物理層模式。例如,組合(QPSK,1/2)表示調制方式是QPSK、碼率為1/2,為一種物理層模式。
在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如歐洲的GSM是沒有鏈路自適應這個概念的,系統是以能夠在最差的通信場景下運行而設計。此時系統的頻譜效率比較低,系統的通信能力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到了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特別是它的演進版本——高速下行分組接入(HSDPA)提出了自適應調制編碼這項技術,旨在自動跟蹤信道質量的變化選擇合適的調制編碼方式以充分利用系統的通信能力,提高頻譜效率。
在超三代(B3G)無線通信系統中,發送端發送帶有導頻的信號,接收端根據導頻信號來估計它所經歷的信道質量情況,并將信道質量信息反饋給發送端。發送端根據反饋的信道質量信息來選擇合適的物理層模式。對于鏈路級實現,如系統只經過AWGN信道,鏈路質量由接收信噪比可以描述。而對于系統級實現,不同的信道實現將導致不同的信道質量,需要一個有效信噪比來描述當前的鏈路質量,并且這個有效信噪比描述的鏈路質量要等效到AWGN信道。自適應調制編碼實現技術需要AWGN信道下各種調制編碼組合方式與有效信噪比之間的映射表,它可以通過統計仿真的方法得到。
鏈路的數據傳輸率可以用每符號傳輸信息比特數來衡量,它的計算公式是:
G=m×R????(1)
其中,G表示每符號傳輸信息比特數;m表示調制階數;R表示碼率。
一種數據傳輸率可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理層模式來支持。例如,模式(QPSK,2/3)和(16QAM,1/3)的每符號傳輸信息比特數都是4/3,因此它們的數據傳輸率是相同的。類似的情況可以列成一個表,部分情況如下表示,
表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無線通信研究中心,未經上海無線通信研究中心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749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