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葉綠素衍生物、其制備方法及在醫農藥領域的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7338.2 | 申請日: | 2007-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4386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龍;楊曉霞;楊君;呂書晴;鄭梅珍;孫筠;楊樟衛;陶蘇江;康惠馨;吳忠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陳志龍 |
| 主分類號: | C07D487/22 | 分類號: | C07D487/22;A61K31/5377;A61P35/00;A61P19/02;A61P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 代理人: | 黃志達;謝文凱 |
| 地址: | 201620上海市松***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葉綠素 衍生物 制備 方法 農藥 領域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葉綠素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葉綠素衍生物、其制備方法及在醫農藥領域的應用。
背景技術
光動力療法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最有前途的新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進入臨床研究以來,已經在腫瘤的治療上取得了突破進展,目前光動力療法不僅局限于惡性腫瘤的治療,在其他多種疾病的治療中也表現出良好的前景。
在光動力治療中,光敏劑作為能量的載體、反應的橋梁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第一代光敏劑是以1993年在荷蘭上市的第一個光敏劑photofrin?II為代表,它是組成復雜的血卟啉衍生物的混合物,其適應癥為腫瘤;第二代光敏劑以卟啉類衍生物為主,該類化合物的化學結構明確,有較高的純度,較好的光熱穩定性,紅光區的吸收較強,同時通過對卟啉環的化學修飾可以調節光敏劑的疏水分配系數,有利于光敏劑在病變組織的吸收和聚積。二代光敏劑中發展的另一重點是葉綠素a降解產物脫鎂葉綠酸a、二氫卟吩、紫紅素-18等衍生物。1984年Takahashi(Jpn.Soc.Laser?Med.,1984,4:99~102)報道了脫鎂葉綠酸a對體外培養的癌細胞滅活作用明顯高于血卟啉衍生物HpD(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2000年加拿大批準的Veterporphin主要用于治療老年性視網膜黃斑變性,2004年在日本上市的Talaporfin可用于治療肺部淺表鱗狀細胞癌。光敏劑的研制和開發有力的拓展了光動力療法的應用領域。利用光動力滑膜切除法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近幾年興起的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的新穎療法,也是光動力療法的一個新領域,2003年我們課題組(李月,陳志龍,臨床軍醫雜志2003,31(6):93-96.)報道了用焦脫鎂葉綠酸a(Pa)和四吡咯化合物(TMPP)光動力抗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研究,發現Pa和TMPP對大鼠佐劑性關節炎的光動力殺傷效應明顯。因此,尋找一類對RA高效、低光毒性的單體光敏劑是光動力治療的關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葉綠素衍生物、其制備方法及在醫農藥領域的應用。本發明采用從蠶砂中提取葉綠素,一步降解制備紫紅素-18,再通過和胺的直接反應得到紫紅素-18-酰亞胺衍生物,該合成路線比較簡單,最終產率較高,可以大大降低成本。
本發明的葉綠素類衍生物,其化學結構通式如式(I)所示,
式(I)中,R1、R2、R3、R4選自氫原子、烷基、烯基、羧基、-OH或-NH2等基團,R1、R2、R3、R4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n為0~4之間的整數,其中R1、R2、R3、R4優選氫原子,n優選3。
本發明的葉綠素衍生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以蠶砂為原料,提取葉綠素a,在有氧條件下經KOH和正丙醇混合溶液反應、再經酸性條件下繼續降解處理,制備紫紅素-18,其反應流程:
葉綠素a????紫紅素-18
(2)紫紅素-18在有機溶劑介質中與含雜環烷基取代的烷基胺反應,除去溶劑,殘余物經硅膠柱層析洗脫,收集產物,濃縮后經有機溶劑重結晶。
紫紅素-18
所述KOH和丙醇混合溶液是摩爾比是1∶2~3;
所述含雜環烷基取代的烷基胺具體是4-(3-氨基)丙基嗎啉。
所述的步驟(2)中的反應溫度為0~25℃,有機溶劑為四氫呋喃、石油醚、二氯甲烷、氯仿、甲苯等常規有機溶劑,洗脫液為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氯仿等的混合溶劑。
本發明的葉綠素衍生物作為光敏劑,用于治療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視網膜黃斑變性、光化性角化病、尖銳濕疣、心腦血管疾病及光活化殺蟲劑等,優選腫瘤類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中以葉綠素降解得到的紫紅素-18是一種非常理想的光敏劑,它具有比較高的單線態氧的產率(60%-70%)和相對較長的吸收波長(650nm~750nm)。紫紅素-18為原料通過一步反應可合成一系列紫紅素-18衍生物。紫紅素-18結構中含有酸酐環在酸性或堿性的條件下不穩定,但將酸酐環轉變為環內酰亞胺結構,則可解決這個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陳志龍,未經東華大學;陳志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733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聯苯四氮唑類化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含氟松香酰胺及其制備方法和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