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孔銷式擺線轉子泵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6999.3 | 申請日: | 2007-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39988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12 |
| 發明(設計)人: | 林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師范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4C2/10 | 分類號: | F04C2/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吳澤群 |
| 地址: | 20023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孔銷式 擺線 轉子泵 | ||
(一)技術領域
本發明系一種液壓傳動裝置,特別是涉及提供壓力液體的一種轉子泵結構。
(二)背景技術
公知,作為現有技術的液壓油泵有齒輪泵、葉片泵、柱塞泵、擺線轉子式泵,每種泵各有優缺點。
齒輪泵存在“困油”,徑向液壓力不平衡,流量脈動大等問題。“困油”使齒輪和軸承產生很大的附加載荷,軸承壽命短,油泵效率低。另外、“困油”還會使油溫升高,容易產生氣泡,氣泡破裂引起較大噪聲。徑向液壓力不平衡,使齒輪軸受到彎曲作用,吸油腔齒輪徑向間隙變小,齒輪與泵體內腔產生摩擦或卡死,使油泵不能正常工作。由于液壓油吸入油腔后,隨著齒輪的轉動近180度,搬運到壓油腔后再擠壓出去,且齒輪齒體又占據一定的空間,因此流量波動大,壓力波動大,引起沖擊、振動和噪聲大。
葉片泵結構復雜、制造困難,對軸的轉速敏感,太快和太慢均不能正常工作,對油要求高,污油后易卡死葉片,造成急劇磨損。高速時,葉片兩端的壓差易造成葉片脫離定子表面,造成葉片脫空。高壓下,葉片與定子表面易磨損。與齒輪泵相比,噪聲大。
柱塞泵結構復雜,零件多,制造困難,價格高,多用作高壓泵。與葉片泵類似,這種泵對油要求高,污油后易卡死柱塞。由于柱塞的往復運動,不宜高速。
圖1所示為擺線轉子泵的結構,它主要由轉動軸,內、外轉子,前、后泵蓋、和泵體組成,內轉子齒形為短幅外擺線,外轉子齒形為圓弧。其工作原理為借助于一對偏心嚙合的內、外轉子,在嚙合過程中,形成幾個獨立的封閉空間。隨著內、外轉子的嚙合旋轉,各封閉空間的容積發生變化,進行吸排油。由于內、外轉子齒數少,在高壓低速條件下工作壓力波動大,多用于中低壓的場合。轉子精度要求高,外轉子為圓弧齒的齒圈,加工制造困難。內、外轉子偏心距精度不易保證,如果偏心距不正確,將影響內、外轉子的嚙合,降低效率,產生噪音,嚴重的甚至使轉子損壞等。
(三)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改善和提高液壓泵的綜合性能。提供一種能夠減小流量波動,壓力波動,提高油壓,提高液壓泵的平穩性;減小液壓泵的體積;減小外轉子各接觸面的摩擦磨損,使內、外轉子偏心距精度更易保證的擺線轉子泵。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孔銷式擺線轉子泵,包括泵體和位于泵體前后側的兩個泵蓋,以及位于泵體中央、穿入前后泵蓋的轉動軸,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轉動軸上固定連接內轉子,在內轉子上套接針輪;
所述內轉子為短幅外擺線齒輪;
所述針輪為,平動盤的中央為空腔,在空腔的周圍鑲嵌至少三件套筒;
在所述泵蓋上固定連接數量與所述套筒數相等,分布位置與套筒鑲嵌在平動盤上的位置對應相同的柱銷,柱銷插入相應的套筒內,柱銷外徑小于套筒內徑;
所述泵體的內腔包容針輪外圈,且留有移動距離;
由所述內轉子的短幅外擺線輪和針輪中央的空腔內壁及套筒之間形成若干齒腔,所述齒腔在泵蓋相應的位置開設進出油口。
進一步的是,所述泵體內腔與針輪外圈間的移動距離大于等于所述柱銷外徑與套筒內徑的差值。
進一步的是,所述柱銷外徑等于0.2-0.9套筒內徑。
進一步的是,所述套筒與平動盤為一體。
本發明主要由傳動軸、內轉子、柱銷、前泵蓋、套筒、平動盤、泵體、后泵蓋組成。套筒鑲嵌在平動盤構成針輪,內轉子、套筒和平動盤構成若干個獨立的封閉的齒腔,其中齒腔為工作齒腔,分別與進、出油口A、B連通。內轉子為短幅外擺線齒輪,內轉子相對由套筒和平動盤構成的針輪偏心設置。套筒與插入套筒的柱銷數量相等,分布位置相同,柱銷外徑小于套筒內徑,當內轉子在針輪的內凹線空腔中轉動時,保證柱銷在套筒內孔連續相切轉動,針輪與內轉子的偏心距等于柱銷與套筒的偏心距,即等于柱銷與套筒內孔的半徑差值。
工作原理:內轉子與由套筒和平動盤構成的針輪中心之間有一偏心距,借助于內轉子與平動盤上的套筒的嚙合,內轉子與針輪之間形成多個獨立的封閉齒腔。內轉子轉動時,在柱銷的限制下,驅動針輪做圓平動運動,隨著內轉子的轉動和針輪的平轉動,工作齒腔的容積發生變化,進行吸、排油。在工作過程中,當部分工作齒腔由小變大時吸油,而相應其它的工作齒腔由大變小進行排油,這兩個工作齒腔的吸、排油總是交替進行,這樣每一瞬間都有吸、排油,保證了吸、排油的連續性,且每一時刻的吸、排油量基本相同,流量波動小,壓力波動小。對每一個齒腔來講,既是吸油腔又是壓油腔,且按照一定規律不斷切換。因此,通過進出油口,相繼的進出油管連通至配油閥來控制每個齒腔的進油和出油。
本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和優點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師范大學,未經上海師范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6999.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碳化養護加氣混凝土
- 下一篇:微波可控多波長延遲線移相方法及移相器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F04C 旋轉活塞或擺動活塞的液體變容式機械
F04C2-00 旋轉活塞式機械或泵
F04C2-02 .弧形嚙合式的,即各配合元件具有圓弧形傳送運動,每個元件都具有相同數目的齒或齒的等同物
F04C2-08 .相互嚙合式,即帶有與齒輪機構相似的配合構件的嚙合
F04C2-22 .內軸式,與其配合元件在相互嚙合處具有同方向的運動,或其中的1個配合元件是固定的,內部元件比外部元件有更多的齒或齒的等同物
F04C2-24 .反向嚙合式的,即配合元件在相互嚙合處的運動方向相反
F04C2-30 .具有F04C2/02,F04C2/08,F04C 2/22,F04C 2/24各組中兩組或多組所包含的特征,或具有包含在這些組中的一個組的特征,并且配合元件之間具有其他形式的運動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