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醫用瓶蓋墊片沖塞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3766.8 | 申請日: | 2007-07-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4800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陶紀明;徐海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9C65/72 | 分類號: | B29C65/72;B29C65/78;B65H20/02;B26F1/38;B29C65/56;B21D51/46;B29L31/56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醫用 瓶蓋 墊片 沖塞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加工速度和高成品率的醫用瓶蓋墊片沖塞機。
背景技術
國產醫藥包裝機械存在機械性能落后、控制水平低、功能單一、可擴展性差等諸多不足,目前國內對類似的設備也有一些研究,但有兩個很顯著的劣勢就是自動化程度不高和生產效率低。很多當前應用非常廣泛的設備,還是將裁剪紙墊片和沖塞入蓋分成兩個不同的步驟來完成的。無論是在可靠性還是穩定性方面都難以達到要求,而且機器使用壽命短。最關鍵的是加工速度相當低,最快也只有60-70個/分鐘,其速度只是國外同樣設備的1/3-1/4。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種高加工速度和高成品率的醫用瓶蓋墊片沖塞機,將沖裁墊片和塞入進蓋的兩個過程一次完成,使其加工速度能夠得到較大提升。
為達到上述高加工速度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的技術方案:
一種醫用瓶蓋墊片沖塞機,包括一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上裝有一個墊片材料傳輸機構、一個雙排進蓋軌道、一個送蓋定位機構、一個沖裁機構和一個壓入機構;所述的墊片材料傳輸機構與所述的雙排進蓋軌道在支架上左右并列,使墊片材料傳輸道與瓶蓋軌道平面安裝成夾角;所述的定位機構安裝在所述的雙排進蓋軌道的末端,其上方安裝所述的沖裁機構和壓入機構;瓶蓋由振動料斗上料后落入雙排進蓋軌道,在慣性力、重力和摩擦力的綜合作用下,經過理蓋并前滑,瓶蓋滑到送蓋定位機構,由其使之精確定位于沖裁位置,墊片材料由墊片材料傳輸機構傳送至沖裁位置,沖裁機構將其沖裁成墊片而落至瓶蓋中,瓶蓋移到壓入位置后由壓入機構將墊片壓緊在瓶蓋中。
所述雙排進蓋軌道由一條寬度能同時輸送兩排瓶蓋且有段30度斜面的導軌為主體,兩側分別各固定一個側擋板,所述的30度斜面位于接住由震動上料器落下的瓶蓋之處,采用金屬軌道,瓶蓋沿軌道滑行到達送蓋定位機構。
所述送蓋定位機構由一個步進電機提供動力,通過一個連軸器與一根轉軸連接,類似槽輪的特型齒輪送蓋轉盤通過螺母固定在所述的轉軸上,有兩組這樣的定位裝置固定在一個定位支架上,其中一個送蓋轉盤順時針旋轉,另一個送蓋轉盤則逆時針旋轉;每旋轉90°的圓心角,這個送蓋機構就向前推了一排2個瓶蓋,旋轉一整周,將有4排8個瓶蓋經過送蓋轉盤,且能保證瓶蓋在進入沖裁位置時排列整齊,起到定位功能。
上述墊片材料傳輸機構由一個電動機提供動力,通過一個連軸器與一根主動軸相連,所述的主動軸通過一個鍵與一個摩擦輪相連,所述的主動軸與一根從動軸的中心距通過一個墊片傳輸支架上開的長孔調整,從而控制摩擦輪傳輸墊片材料的摩擦力大小。
上述沖裁機構由一個交流電機提供動力,通過皮帶輪帶動一根沖裁機構主動軸,所述的主動軸通過軸承與一個傳動板連接,且所述的主動軸與傳動板的定位孔不同心,形成偏心輪,所述的傳動板通過軸承與一根從動軸連接,這樣主動軸傳動板與從動軸配合形成偏心輪機構,實現沖裁機構沖刀上下往復運動;所述的從動軸與一個沖頭支架連接,所述的沖頭支架通過螺栓與一個沖頭連接,所述的沖頭與所述的沖刀固定連接。
上述的壓入機構由一個氣缸提供動力,該氣缸通過一個固定架與一個支架固定連接,所述的氣缸輸出端與一個連接板固連,所述的連接板與兩個壓頭連接。
上述送墊片送蓋配合最優方案是墊片材料傳輸機構與雙排進蓋軌道平面安裝夾角為120度±10度。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顯而易見的突出實性質特點和顯著優點:本發明的雙排式進蓋機制可以使得兩個瓶蓋同時傳輸,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且合理的送墊片送蓋配合最優方案使得墊片材料的利用率得到提高。本發明的沖裁機構和壓入機構使得沖裁墊片和塞入進蓋的兩個過程一次完成,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俯視圖。
圖3是圖1的左視圖。
圖4是圖1中的雙排送蓋軌道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俯視圖。
圖6是圖4的左視圖。
圖7是圖1中的送蓋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圖7的俯視圖。
圖9是圖7的左視圖。
圖10是圖1中的墊片材料傳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圖10的俯視圖。
圖12是圖10的左視圖。
圖13是圖1中的沖裁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圖13的俯視圖。
圖15是圖13的左視圖。
圖16是圖1中的壓入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376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