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保險杠專用行人保護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41605.5 | 申請日: | 2007-06-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77704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偉林;蔣新忠;俞巍鯤;丁柏勝;潘惠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依賽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9/54 | 分類號: | B60R19/54;B60R21/3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劉粉寶 |
| 地址: | 201518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保險杠 專用 行人 保護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行人保護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前保險杠專用的行人保護裝置。
背景技術
現在,隨著汽車行業的發展,汽車越來越普及,人們對于汽車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重視,不僅是對于車內的乘客而言,同時也要保護車外的行人安全。
車輛碰撞防護技術也開始將保護行人安全列為它的重要發展方向,而現有的汽車前保險杠對于行人沒有設置專門的碰撞防護裝置,行人在受到汽車的碰撞后容易對行人造成很大的傷害,特別時腿部,極易受到損傷。
因此,特別需要一種充分將行人在受碰撞時的傷害降到最小,以更好地保護行人安全的汽車保險杠專用行人保護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汽車保險杠專用行人保護裝置,在發生車禍時,最大程度的減小碰撞給行人造成的損傷程度,更好地保護行人安全。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汽車保險杠專用行人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人保護裝置通過支架安裝在汽車的前保險杠總成的下部。
所述支架與前保險杠總成和行人保護裝置相連,所述支架的角度呈空間向下傾斜13°,在行人碰撞時按合理的角度變形,減小撞擊力量,從而有效地保障行人的膝、腿免受嚴重傷害。
所述行人保護裝置采用薄型材料制成,其為U型內空結構,以控制對腿部的沖擊過程,減小撞擊力量。
在前保險杠總成兩端設有加強筋,所述加強筋與所述支架連接,以確保行人保護裝置正確地固定在所述前保險杠總成上。
本發明的汽車保險杠專用行人保護裝置,行人保護裝置采用薄型材料和新設計的結構,降低撞擊部位高度,以控制對腿部的沖擊過程,減小撞擊力量,同時確保能量吸收與前保險杠相協調,從而有效地保障行人的膝、腿免受嚴重傷害,實現本發明的目的。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圖1為本發明與現有結構的對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裝配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3所示,一種汽車保險杠專用行人保護裝置,行人保護裝置4通過支架2、3安裝在汽車的前保險杠總成1的下部。
支架2、3與前保險杠總成1和行人保護裝置4相連,支架2、3的角度呈空間向下傾斜13°,在行人碰撞時按合理的角度變形,減小撞擊力量,從而有效地保障行人的膝、腿免受嚴重傷害。
行人保護裝置4采用薄型材料制成,其為U型內空結構,以控制對腿部的沖擊過程,減小撞擊力量。行人保護裝置4的硬度比保險杠硬度降低1/3,行人保護裝置4的下鈍邊在盡可能低的情況下還能減緩對膝部造成的損傷,前保險杠總成1、行人保護裝置4和支架2、3之間的能量吸收互相協調保障行人受到安全的保護。
在前保險杠總成1兩端設有加強筋5、6,加強筋5、6分別與支架2、3連接,以確保行人保護裝置4正確地固定在前保險杠總成1上。
按照ISO11096國際標準,行人小腿的腿型與車輛之間以40km/h的速度發生碰撞時,最大的動態膝蓋彎曲角度不得超過21.0°,最大的動態膝蓋剪切位移不得超過6.0mm,脛骨上端所測量的加速度不得超過200g。
一般在行人和行駛的汽車發生碰撞時,首先是保險杠撞擊行人的小腿,通常容易使小腿發生骨折,然后發動機蓋邊緣撞擊行人的大腿,最后是行人的頭部和發動機蓋碰撞,頭部的碰撞非常容易給行人造成致命的傷害;同時,根據碰撞速度的不同,行人的頭部還可能和前擋風玻璃發生碰撞。
碰撞時,前保險杠總成1上的行人保護裝置4與行人進行接觸,由于行人保護裝置4安裝在前保險杠總成1的下部,能有效的降低與行人碰撞的高度,減輕行人受到的創傷;同時,行人保護裝置4與行人進行碰撞接觸時,支架2、3向內以合理的角度變形彎曲,使行人保護裝置4能有效地吸收撞擊的力量,起到保護行人的作用。
本發明的汽車保險杠專用行人保護裝置中,行人保護裝置4采用柔性結構并降低碰撞位置、與前保險杠總成1之間留出緩沖距離的方法,相當于在車身前部結構內增加了一條碰撞能量吸收通道,可以減少傷害,以免對行人腿部強烈撞擊,并鏟起行人,再次飛撞向引擎蓋及前擋風玻璃,造成腦部受損。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范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依賽工業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依賽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160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