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甲基吡啶混合物的分離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1594.0 | 申請日: | 2007-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66946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沈永嘉;朱健明;王成云;裘海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新明高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213/06 | 分類號: | C07D213/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順華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 代理人: | 陳淑章 |
| 地址: | 200237***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甲基 吡啶 混合物 分離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主要由甲基吡啶同分異構體或/和同系物組成的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背景技術
迄今,已公開的分離由甲基吡啶異構體或/和同系物組成混合物的方法有多種,主要分三類。其一是:采用吸附分離法分離由甲基吡啶異構體或/和同系物組成混合物(如EP?173440或U.S.Pat.No.3,064,002所報道的方法);其二是:化學轉化法,即將特定的化合物加入到由甲基吡啶異構體或/和同系物組成混合物中,使所加入的化合物與一種或多種甲基吡啶形成相應的衍生物,利用這些衍生物較易分離的特點達到分離目的(如U.S.Pat.No.2,516,370或JP60214775所述的方法);其三是:共沸精餾分離法,即將主要由甲基吡啶異構體或/和同系物組成混合物通過與共沸劑共沸精餾實現分離(如GB?580048所提供的方法)。
綜上,共沸精餾分離法是一種易于連續化及規模化實施的分離方法,具有商業應用價值。然現有共沸精餾分離技術中所用共沸劑為水,致使各共沸物(各組分與水所形成)的沸點相差無幾(2,6-二甲基吡啶與水的共沸物混合物餾分沸點為95.6℃,3-甲基吡啶與水的共沸物的沸點為96.7℃,4-甲基吡啶與水的共沸物餾分沸點為97℃),導致操作及控制困難、產品純度不高及成本偏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于操作及控制、產品純度高且成本低的甲基吡啶混合物(主要由甲基吡啶同分異構體或/和同系物組成)的分離方法。
本發明的發明人經廣泛且深入的研究發現:采用C1~C6一元醇的水溶液為共沸劑,能增加甲基吡啶混合物中各共沸物(各組分與共沸劑所形成)的沸點間的差距(各共沸物沸點間的差距最大能擴大到4℃),從而使共沸精餾易于操作及控制、提高了產品純度和減低了產品成本。
本發明所說的甲基吡啶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說分離方法的主要步驟是:在有C1~C6一元醇的水溶液(共沸劑1)存在條件下,對甲基吡啶混合物進行常壓精餾,收集由所需組分與共沸劑1組成的餾份,再對所得餾份,與苯(共沸劑2)進行常壓共沸精餾脫去其中的水和部分C1~C6一元醇,再經過精餾脫去C1~C6一元醇得目標物。
其中:所說的甲基吡啶混合物是主要由甲基吡啶同分異構體或/和同系物組成的混合物(如來自于煤焦油中的吡啶堿餾分,主要由3-甲基吡啶、4-甲基吡啶和2,6-二甲基吡啶組成的混合物,各組分的含量各占約1/3;所說C1~C6一元醇是指C1~C6的一元醇中的一種、或二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物。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說C1~C6一元醇的水溶液的濃度為20v/v%~95v/v%,更優選為80v/v%~90v/v%;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技術方案中,所用的共沸劑為濃度為80v/v%~90v/v%的C1~C3一元醇的水溶液,其中C1~C3一元醇是指C1~C3一元醇一種、或二種或二種以上的混合物;
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優選技術方案中,共沸劑的用量為被分離混合物重量的5倍~6倍。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明所說的甲基吡啶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來自于煤焦油中的吡啶堿餾分(主要含34wt%的2,6-二甲基吡啶、34wt%的4-甲基吡啶、30wt%的3-甲基吡啶和2wt%的未知雜質)置于精餾釜中,再加入待分離吡啶堿餾分重量5倍~6倍的C1~C3一元醇的水溶液(共沸劑1),進行常壓(1大氣壓)精餾,收集2,6-二甲基吡啶與所用共沸劑形成共沸物(如所用共沸劑為80v/v%~90v/v%甲醇水溶液時,則2,6-二甲基吡啶與甲醇水溶液形成共沸物的收集溫度為62℃~63℃);
(2)將精餾釜的釜溫度冷卻到室溫,再補加共沸劑1,使精餾釜共沸劑的重量為待分離混合物重量5倍~6倍,進行第二次常壓(1大氣壓)精餾,收集3-甲基吡啶與所用共沸劑形成共沸物(同樣以共沸劑是80v/v%~90v/v%甲醇水溶液為例,則收集餾份的收集溫度為65℃~66℃);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新明高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華東理工大學;上海新明高新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159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