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全自動生化分析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0710040708.X | 申請日: | 2007-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9506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楊宏;劉配殿;徐云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科華實驗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0 | 分類號: | G01N33/50;G01N35/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達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顧錫文 |
| 地址: | 200233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全自動 生化 分析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樣品成分的化學分析技術,特別是一種全自動生化分析方 法及裝置。
技術背景
生化分析是實驗室和臨床診斷通常采用的方法,一般需要將被測樣品(人或 動物的體液,如血液、尿液等)與試劑分別定量吸取,注入反應杯,混勻,孵育, 并且進行化學反應,同時測試混合液的比色值,通過計算分析確定各種生化分析 項目的指標。一個生化分析項目完成以上步驟,往往需要幾分鐘到十幾分鐘,而 一份待檢的樣品一般需要進行十幾項生化指標的檢測。
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為流動式和分立式兩種,分立式可實現雙試劑或多試劑 的檢測,以提高臨床生化檢驗速度,所以測試速度(Test/h,即每小時完成多少 項生化指標測試)是生化儀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
分立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下簡稱生化儀)如圖1所示,主要有:反應 系統的反應盤1和反應杯2,樣品系統的樣品盤3和樣品臂4,試劑系統的試劑 盤5和試劑臂6,攪拌機構7,清洗機構8,及光電檢測系統,溫育槽等組成。
其中反應盤是生化儀的運行中心,反應盤1內有排列成圓環形的2n+1個 反應杯2,且以每圈2n+2個杯子以旋轉—停止—旋轉的方式作周期運行,在停 止時序中對反應杯2注入樣品、試劑、攪拌、清洗。如果將反應盤1分為2n+1 等分,每一個運行周期結束后,反應杯2都遞進一個等分。樣品、試劑的注入位 置、攪拌位置都是由生化儀的分析方法決定的。
在生化儀的發展中,樣品系統、試劑系統、反應系統和清洗機構并無多大 改變,而攪拌機構有較明顯的變化。在測試速度低于300Test/h的生化儀中, 多用一個獨立的攪拌棒,如日立70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專利號ZL96112818.6), 其測試速度為180Test/h;早期的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試速度為360 Test/h,采用兩個獨立的攪拌機構。隨著生化分析試劑的進步,目前的生化儀主 要以雙試劑為主,部分生化儀改進了分析方法,使得兩個攪拌點之間,沒有樣品 或試劑注入點,這樣可以在一個攪拌機構上安裝兩個攪拌棒,可在反應盤上同時 攪拌兩個不相鄰的反應杯,在不降低測試速度的前提下,完成兩次攪拌工藝的要 求,如東芝的TBA-40FR、島津-8000測試速度為400Test/h、歐寶XL-600測試 速度為360Test/h。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在分立式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一套攪拌機構則測試 速度提不高,若提高測試速度則需要兩套攪拌機構所存在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 種每個工作周期只有兩個停止時序,以提高測試速度的全自動生化分析方法,以 及只采用一套攪拌機構的生化儀。
依據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全自動生化分析方法:
反應盤1內排列成圓環形的2n+1個(奇數)反應杯,按逆時針方向,以旋 轉一停止一旋轉的方式作周期運行,使所有反應杯橫穿光電檢測系統的光束;反 應盤的一個運行周期對應兩個工作周期;在每個工作周期的二個停止時序中,總 有攪拌動作發生,并至少有一種液體(試劑或樣品)被定量注入到反應杯內。
其中在樣品被定量注入到反應杯內的停止時序中,總有第二試劑被注入到反 應杯內。
其中在第一試劑被定量注入到反應杯內的停止時序中,總有一組反應杯被清 洗。
其中第二試劑的注入時間為所有生化項目最長反應時間的一半,反應時間是 從第一次攪拌開始計算的。
其中樣品稀釋動作是在第一次攪拌停止時序中完成的。
其中反應盤分為2n+1等分,在每個工作周期的二個旋轉時序中,第一個旋 轉時序中,反應盤旋轉m+1個等分,m=第一階段反應時間×測試速度÷2(第 一階段反應時間是指從樣品注入到第二試劑注入的時間間隔);第二個旋轉時序 中,反應盤旋轉n—m個等分。
這種每個工作周期反應盤只有兩個停止時序的分析方法,簡稱為二停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科華實驗系統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科華實驗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0708.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