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直徑可調的硅量子線陣列的制備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0491.2 | 申請日: | 2007-05-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5910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7 |
| 發明(設計)人: | 孫海彤;李政皓;陸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復旦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33/00 | 分類號: | H01L33/00;H01L21/20;H01L21/3063;B82B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陸飛;盛志范 |
| 地址: | 2004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直徑 可調 量子 陣列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納米發光材料制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制備直徑可調的硅量子線陣列的新方法。
背景技術
量子線是指線橫截面直徑接近或小于某一特定尺寸(稱為波爾半徑)的固體直線,也稱為量子棒。量子線具有比同材料塊狀固體較大的能級禁帶寬度,且直徑越小,禁帶寬度越大。這就是所謂的量子限制效應。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波爾半徑。例如硅的波爾半徑為~5納米。當量子線橫截面直徑大于波爾半徑~1-2倍時,仍會有量子限制效應,稱為弱限制效應。當等于或小于波爾半徑時,量子線具有強限制效應。利用量子限制效應,不但可以大幅增強固體材料的發光強度,還可以調節它的發光波長。當前微電子產業的主流材料是硅。如何在現有硅技術基礎上實現光電子的集成,其關鍵是實現硅發光。但由于硅具有間接帶隙結構,它的發光效率極低。利用納米技術,并基于量子限制效應,可以改善硅的電子結構,大幅提升它的發光強度。
硅量子線陣列具有強發光特性。目前硅量子線的制備主要采用分子束蒸發法和模板法。前者硅量子線密度小,排列雜亂;而后者由于工藝限制,硅量子線橫截面直徑最小也有幾十納米,因此不是真正的硅量子線。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制備直徑可調的硅量子線陣列的新方法。該方法所需設備和工藝簡便易行,可在硅基片上制備橫截面直徑10納米以下的、直徑尺寸可控的、密集的硅量子線陣列。
本發明提出的在硅基片上制備硅量子線陣列的方法,以離子束輻射在硅片表面形成的致密有序的量子點陣列作為模板,再結合電化學腐蝕手段。具體步驟如下:
1)利用氬離子束設備(如圖1所示)對硅片表面進行輻射,生成致密有序的硅量子點陣。量子點尺寸可以通過調節離子束參數來實現變化,最終的量子點大小可控范圍為1nm~70nm不等,離子束得參數主要利用束流密度為1μA/cm2~800μA/cm2予以控制。一般可按不同的束流密度進行1-3次輻射。本步驟利用常規的離子束濺射系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
2)將表面(硅片正面)具有硅量子點陣的硅片放入真空蒸鍍系統,在硅片背面蒸鍍鋁電極,真空度需要小于2.0x10-3Pa。
3)將以上硅片放入電化學腐蝕系統(如圖2所示),使硅片正面接觸電化學腐蝕液,蒸鍍有鋁電極的背面接電源的電極。控制腐蝕條件如電流1mA~100mA,腐蝕時間1s~1hour,以最終生成硅量子線陣列,其平均直徑由作為模板的硅量子點直徑決定。本步驟也可利用其他常規的電化學腐蝕系統,達到同樣的效果。
本發明中,采用氬離子正入射(垂直于硅表面)樣品表面,使得產生自組織致密有序的硅量子點陣列。
本發明中,硅片為摻雜的n型硅。
本發明中,電化學腐蝕液為氫氟酸、乙醇和去離子水的混合液,氫氟酸重量濃度為1%-40%,腐蝕用電源為脈沖電源。腐蝕槽為聚四氟乙烯。腐蝕液中電極為呈環形的鉑絲。
本發明原理如下:
1、本發明利用我們發展的自組織量子點制備技術,即離子束濺射刻蝕法,在硅表面形成致密有序量子點陣(M.Lu,X.J.Yang,S.S.Perry,and?J.W.Rabalais,Applied?Physice?Letters?80,2096-2098(2002);Li?Ling,Wei-qing?Li,Le-jun?Qi,Ming?Lu,Xinju?Yang,and?Chang-xin?Gu,Physical?Review?B71,155329(2005);Wen-bin?Fan,Le-jun?Qi,Hai-tong?Sun,You-yuan?Zhao?andMing?Lu,Nanotechnology?17,1878-1883(2006))。
2、我們進一步發現所形成的硅量子點陣和硅襯底具有不同的電學特性(Hai-Tong?Sun,Zheng-Hao?Li,Jing?Zhou,You-Yuan?Zhao?and?Ming?Lu,Applied?Surface?Science?in?press,availableonline?18?January?2007),由此它們具有不同的電化學腐蝕性質。這些硅量子點陣可以作為產生硅量子線陣的模板。
3、根據空穴原理(V.Lehmann,U.Goesele,Applied?Physics?Letters?58,856(1991)),n型硅在電壓反向偏置情況下,表面凹陷部分的電化學腐蝕速率遠大于其它部分,腐蝕呈縱向發展。結合原理2,將形成硅量子線陣。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復旦大學,未經復旦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049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預防或治療體重過重的胃腸激素
- 下一篇:振動產生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