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吸收振動能量制冷的減振器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40450.3 | 申請日: | 2007-05-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74711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1-21 |
| 發明(設計)人: | 朱洪綱 | 申請(專利權)人: | 朱洪綱 |
| 主分類號: | F16F9/02 | 分類號: | F16F9/02;B60H1/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135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收 振動 能量 制冷 減振器 | ||
所屬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汽車零部件,尤其是汽車減振器。
背景技術
公知的減振器是汽車的彈簧懸掛系統重要的零部件。
通過減振器工作介質的液壓油阻尼作用吸收汽車上下振動的懸掛彈性能量,實現在行駛中減少汽車振動強度的目的,其特點是:壓縮液壓油從有桿腔到無桿腔再到有桿腔形成來回流動的閉合回路,活塞上至少有二個方向的阻尼孔和雙方向打開的閥門。由于減振器中的活塞不斷上下運動,產生發熱而耗散能量,同時使得筒式減振器的使用壽命較短。
發明內容
本發明是一種吸收振動能量的制冷減振器,外部連接結構:吊耳和活塞桿螺紋端分別與彈簧懸掛系統和車架相連,輸入端、輸出端分別和汽車空調器系統中的壓縮機的低壓端、高壓端相連;內部結構是:將制冷劑作為工作介質;儲氣缸上設置了二個孔,分別焊接了第一接頭、第二接頭,又分別連接第一單向閥、第二單向閥;活塞桿導向座有管道孔;儲氣缸和工作缸同軸線兩端分別通過活塞桿導向座、工作缸座連接,形成儲氣區;在儲氣區內增加一根管道,管道的一端插入活塞桿導向座的管道孔內,另一端插入第二接頭內通向第二單向閥;在工作缸內設置僅有一個阻尼孔的活塞,由第二閥門關閉和打開,帶密封圈活塞桿;在工作缸座設置了一個第一阻尼孔,由第一閥門關閉和打開;第一單向閥作為輸入端和汽車空調器系統中的壓縮機的低壓端并聯連接,第二單向閥作為輸出端和汽車空調器系統中的壓縮機的高壓端并聯連接,使用同一套的汽車空調系統,使用冷凍油潤滑。
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活塞上行時的工作狀態,圖1中,第一阻尼孔(1)、無桿腔(2)、儲氣區(3)、第一閥門(4)、第二單向閥(5)、第二接頭(6)、焊接密封(7)、儲氣缸(8)、管道(9)、防塵罩(10)、工作缸(11)、堵頭(12)、活塞桿(13)、密封端蓋(14)、管道孔(15)、活塞桿導向座(16)、制冷劑(17)、有桿腔(18)、第二閥門(19)、第二阻尼孔(20)、活塞(21)、密封圈(22)、第一單向閥(23)、第一接頭(24)、工作缸座(25)、吊耳(26)。
圖2是活塞下行時的工作狀態。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汽車在公路上行使,因為道路的不平整性導致汽車行駛中的上下振動,引起本發明工作缸(11)內活塞(21)上下運動。
圖3是本發明的輸入口、輸出口分別和汽車空調器壓縮機低壓端、高壓端并聯連接的安裝圖:壓縮機低壓端(27)、壓縮機高壓端(28)、本發明(29)、冷凝器接頭(30)、冷凝器(31)、蒸發器(32)、儲液管(33)、蒸發器接頭(34)、壓縮機(35)。
(一)當活塞(21)上行時(見圖1),無桿腔(2)內體積增大,壓力低于儲氣區(3)內的氣體壓力,吸入汽車空調系統中壓縮機的低壓端制冷劑(17),制冷劑(17)氣體就頂開第一單向閥(23)進入儲氣區(3),通過工作缸座(25)的第一阻尼孔(1),頂開第一閥門(4)進入無桿腔(2)。有桿腔(18)的制冷劑(17)氣體受壓縮形成高壓高溫氣體,第二閥門(19)受壓關閉,形成減振氣墊減少汽車振動強度,部分制冷劑氣體通向活塞導向座(16)的管道孔(15),通過管道(9),通向第二接頭(6),頂開第二單向閥(5),進入汽車空調器系統中壓縮機高壓端(28)。
(二)當活塞(21)下行時(見圖2),活塞(21)的下部的無桿腔(2)體積縮小氣體受壓縮,第一閥門(4)受壓關閉,形成減振氣墊減少汽車振動強度,同時部分制冷劑(17)氣體隨著壓力的增加通向活塞(21)的第二阻尼孔(20),頂開第二閥門(19),進入有桿腔(18),為活塞(21)上行做好準備,周而復始。工作介質制冷劑(17)從無桿腔(2)到有桿腔(18)再到汽車空調系統中然后回到無桿腔(2),形成閉合單方向流動回路,汽車空調器系統中冷凝器(31)的冷卻作用,使制冷劑(17)形成液態,進入汽車空調系統中的儲液罐(33),向汽車空調系統補充制冷能量,達到節能減少動力損耗的目的。由于第一單向閥(23)、第二單向閥(5)的隔離作用,不會影響汽車空調器系統運行工作狀態。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朱洪綱,未經朱洪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4045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