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流線體葉片水輪機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35017.0 | 申請日: | 2007-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9115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悅;徐雪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悅 |
| 主分類號: | F03B3/14 | 分類號: | F03B3/14;F03B17/06 |
| 代理公司: | 長沙星耀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趙靜華 |
| 地址: | 410001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線 葉片 水輪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輪機,特別是涉及一種能夠在風力和各種自然流體中工作的流線體葉片水輪機。
???????????????????????????背景技術
目前,全世界都在尋找綠色潔凈的可持續使用的能源,來取代影響大氣環境的火力能源。利用風力和水力發電,可以減少年對大氣的污染,是各國研究的方向。以水力驅動的水輪機為例,其主要構造基本分為水斗式,射流式及渦輪式,水力發電站必須修筑大壩水庫,然后利用水的勢能推動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組發電。上述構造的水輪機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大型的水輪機組除了自身和配套設備造價昂貴外,還需要勢能大堤,其投資非常巨大;(2)攔河筑壩,既破壞了生態環境,也浪費了大量的水利資源,而且像三峽,葛洲壩的資源性庫址也不是隨便就可以找到的;(3)勢能水出入口是固定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不需要勢能壩和額外的設備投資,不破壞生態平衡,不需要設定自然流體的進出口,就能夠直接利用各種自然流體產生能量的流線體葉片水輪機。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予以實現:包括機座,輸出軸和水輪,所述水輪由兩個殼板和至少兩個葉片組成,葉片通過轉軸安裝在兩個殼板之間,葉片能夠繞轉軸轉動,在與轉軸同側的兩殼板上,從兩殼板的外緣開始,順序安裝固定有限制葉片繞轉軸轉動角度的外限位桿和內限位桿。
所述葉片為機翼狀流線體板式結構。轉軸可以是固定在兩個殼板之間,葉片與轉軸為鉸接;或者葉片與轉軸固定連接,轉軸兩端被兩個殼板夾持并形成鉸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不需要任何額外設備投資,安裝隨意性好,綠色環保。適合利用海浪,潮汐,風力,江河和山區的自然水力等發電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水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機座,2-輸出軸,3-水輪,4-葉片,5-轉軸,6-外限位桿,7-內限位桿,8-殼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參考圖1和2:
流線體葉片水輪機由機座1,輸出軸2,水輪3組成。
本發明的要點是對水輪3做了技術上的改進,即水輪3由兩個殼板8和至少三個葉片4組成,葉片4通過轉軸5安裝在兩個殼板8之間,葉片4能夠繞轉軸5轉動,在與轉軸5同側的兩殼板8上,從兩殼板8的外緣開始,順序安裝固定有限制葉片4繞轉軸5轉動角度的外限位桿6和內限位桿7。
所述葉片4為為機翼狀流線體板式結構。
所述轉軸5可以是固定在兩個殼板8之間,葉片4與轉軸5為鉸接;或者葉片4與轉軸5固定連接,轉軸5兩端被兩個殼板8夾持并形成鉸接。
無論流體向哪個方向流動,流線體葉片水輪機始終朝一個方向旋轉,如果將水輪繞水平軸翻轉180度,流線體葉片水輪機始終朝另一個方向旋轉。
無論是氣體還是液體,只要有一定的流量,就能夠推動流線體葉片水輪機帶動發電機組發電,或者做其他事情。
工作原理:首先假設流體朝固定的一個方向流動。當葉片4的正面受到流體的推力作用時,葉片4轉動,其尾部向內限位桿7靠攏并得到支持,這時,流體對葉片4施加壓力,這個壓力推動水輪3朝一個固定方向轉動,當水輪3繼續旋轉時,葉片4的迎水面發生變化,在水輪3轉動到某一角度時葉片4的背面迎水,這時葉片4轉動,其尾部脫離內限位桿7,頭部旋轉向外限位桿6并得到外限位桿6的支撐。葉片4在上述轉動過程中對水輪3不產生任何阻力。水輪3繼續旋轉,由于葉片4為機翼狀流線體板式結構,如同飛機的機翼一樣,在流體中產生升力,所以對水輪3也不產生任何阻力。水輪3繼續旋轉,將葉片4又帶到最開始敘述的位置,開始下一周的旋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悅,未經王悅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3501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