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魚藤酮與噻嗪酮混配農藥制劑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32946.6 | 申請日: | 2007-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1396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徐漢虹;江定心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N43/90 | 分類號: | A01N43/90;A01N43/86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麗明;任重 |
| 地址: | 510642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魚藤酮 噻嗪酮混配 農藥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農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魚藤酮與噻嗪酮混配農藥制劑。
背景技術
由于人們長期單一依賴于使用某一類型的殺蟲劑,害蟲容易產生抗藥性,致使化學殺蟲劑的用藥量急劇增加,不僅增加了生產成本,而且大量殺滅害蟲的天敵和污染環境,導致害蟲的猖獗危害。
魚藤酮是一種來自植物魚藤根、灰毛豆葉片中的化合物,具有優良的殺蟲活性,對大部分農業害蟲都有效,用量低,在環境中很快降解,不傷害天敵及其它非靶標生物,是一種優秀的生物殺蟲劑,其缺點是不穩定。
噻嗪酮(hexythiazox)是一種選擇性強的昆蟲生長調節劑。作用機理是抑制幾丁質的形成和干擾新陳代謝,使害蟲不能正常脫皮和變態而逐漸死亡。對飛虱、葉蟬、粉虱等有特效,對矢尖蚧、長白蚧等一些介殼蟲也有較好效果,殘效期較長,但藥效速度較慢。在常用濃度下對作物、天敵安全,是目前害蟲綜合防治中一個比較理想的農藥品種。
本申請人在大量的實驗研究中期望通過對魚藤酮和噻嗪酮進行合理的混配后,獲得可以克服害蟲抗藥性,擴大殺蟲譜,降低用量,具有多種劑型的魚藤酮混配殺蟲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填補現有技術的空白,提供一種高效、安全的魚藤酮與噻嗪酮混配農藥制劑,通過魚藤酮與噻嗪酮之間的合理混配,擴大殺蟲譜,提高藥效,降低用藥量,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魚藤酮與噻嗪酮混配農藥制劑,由魚藤酮按重量計0.05~70%、噻嗪酮按重量1~70%和余量的助劑混配而成。
作為本發明的優選方案,所述魚藤酮與噻嗪酮混配農藥制劑由魚藤酮按重量計0.5~50%、噻嗪酮按重量計2~60%和余量的助劑混配而成。
所述魚藤酮可以是原藥、含有魚藤酮的植物抽提物或魚藤酮制劑的一種或多種,在使用多種時,總使用量不能大于所占重量配比的最大值。
所述噻嗪酮可以是原藥和/或制劑,在使用多種時,總使用量不能大于所占重量配比的最大值。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魚藤酮與噻嗪酮混配后,可以克服噻嗪酮容易產生抗性的缺點,能拓寬藥劑的使用用范圍,提高藥效。對害蟲的抗性治理有著重要的作用。
2.魚藤酮與噻嗪酮混配后,不僅保持了植物性殺蟲劑的眾多優點,而且混劑的用藥量降低,藥效大幅度提高,該混劑對天然殺蟲劑的開發應用具有重要的意義。
3.由于制備該類殺蟲劑所需各物質的配伍及配比合理,可極大地減輕對各種害蟲天敵的毒害作用,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小,有利于保護人畜安全。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現解發明的實質,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詳細說明發明的技術內容,但木發明的內容并不局限于此。
實施例1:2.5%魚藤酮+噻嗪酮乳油的配制,各組分重量配比是:
魚藤酮為0.05%;
噻嗪酮為2.45%;
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為15%;
助溶劑:甲醇為15%;
防光解劑:蓖麻油為1%;
穩定劑:環氧化豆油為17%;
穿透劑:月桂氮卓酮為12%;
有機溶劑:二甲苯補至100%。
將各組分放入調制釜中調勻即得產品。
實施例2:3%魚藤酮+噻嗪酮乳油的配制,各組分重量配比是:
魚藤酮為2%;
噻嗪酮為1%;
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為15%;
助溶劑:甲醇為15%;
防光解劑:蓖麻油為1%;
穩定劑:環氧化豆油為17%;
穿透劑:月桂氮卓酮為12%;
有機溶劑:二甲苯補至100%。
將各組分放入調制釜中調勻即得產品。
實施例3:3%魚藤酮+噻嗪酮乳油的配制,各組分重量配比是:
魚藤酮為0.3%;
噻嗪酮為2.7%;
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為15%;
助溶劑:甲醇為15%;
防光解劑:蓖麻油為1%;
穩定劑:環氧化豆油為17%;
穿透劑:月桂氮卓酮為12%;
有機溶劑:二甲苯補至100%。
將各組分放入調制釜中調勻即得產品。
實施例4:75%魚藤酮+噻嗪酮可濕性粉劑的配制,各組分重量配比是:
魚藤酮為70%;
噻嗪酮為5%;
濕潤劑:月桂醇基硫酸鈉為5%;
分散劑:烷基磺酸鹽為10%;
載體:高嶺土補至100%。
將各組分干燥、冷卻、混合、磨細即得產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農業大學,未經華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3294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致發光模塊
- 下一篇:對未摻雜硅玻璃摻雜的表面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