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磁感應鍋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31973.1 | 申請日: | 2007-12-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449917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6-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錦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47J27/00 | 分類號: | A47J27/00;H05B6/02;H05B6/3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28305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磁感應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磁感應鍋。
背景技術
中國專利文獻號CN2601599Y中公開了一種電磁電飯煲,包括電飯煲內鍋、電飯煲外鍋、電飯煲外殼和加熱盤,其特征是:加熱盤是平板電磁加熱盤,即加熱盤上表面為平板狀,加熱盤中有電磁線圈。在加熱盤中心部位嵌有溫度傳感器,其上部靠近加熱盤面板,其信號輸出端與電飯煲控制電路相連。這種結構的電磁電飯煲由于加熱盤為平板結構,故其實際加熱、烹飪效率非常低下。另外,為了固定電磁線圈,通常采用硅膠,而硅膠的干燥時間比較長,其一是導致工作周期延長,其二是增加加熱盤的堆積場所,導致制作成本居高不下。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制作成本低、加熱效率高、操作靈活、使用壽命長的電磁感應鍋,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磁感應鍋,包括內鍋和加熱的電磁線圈,其結構特征是內鍋底部套設在線圈座內側,電磁線圈盤繞在線圈座外側,電磁線圈外壓接有線圈導向板。
所述的線圈座與內鍋底部形狀相似,線圈座外側沿徑向設置有一個及以上的凸筋,電磁線圈間隔盤繞在凸筋上。
所述的內鍋底部中央與帶復位的溫度傳感器相接,電磁線圈中的一部分盤繞在內鍋底部中心附近,即溫度傳感器外側,另一部分盤繞在內鍋底部與側壁的交匯處,該兩部分電磁線圈間隔設置。該設置可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能耗。
所述的線圈導向板為L字形,中間圓弧過渡,線圈導向板緊壓在電磁線圈上,防止電磁線圈發生移動,影響其性能的正常發揮;其一端與線圈座底部中央相接,另一端與線圈座上的固定座相接。
本發明將電磁線圈盤繞在線圈座上,并用線圈導向板將其壓緊,確保了電磁線圈安裝穩定,在其固定過程中沒有使用硅膠,故不存在等待硅膠干燥的問題,既縮短了生產周期,降低了制作成本,又減少了占地面積。
由于電磁線圈在工作過程中會發熱,為了防止過多的熱量損壞線圈座,于線圈座和電磁線圈之間設置凸筋,以減少傳熱面積,降低溫升速率,確保電磁感應鍋正常工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鍋底仰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參見圖1-圖2,本電磁感應鍋,包括內鍋1和加熱的電磁線圈3,內鍋底部套設在線圈座2內側,電磁線圈盤繞在線圈座外側,電磁線圈外壓接有線圈導向板4。線圈座2與電磁感應鍋的內壁相接。線圈座2與內鍋1底部形狀相似,線圈座外側沿徑向均布有十二個凸筋2.2,電磁線圈3間隔盤繞在凸筋上:電磁線圈3中的一部分盤繞在內鍋1底部中心附近,即溫度傳感器外側,另一部分盤繞在內鍋底部與側壁的交匯處,該兩部分電磁線圈間隔設置。線圈導向板4為L字形,中間圓弧過渡,五個線圈導向板緊壓在電磁線圈上,其一端與線圈座2底部中央相接,另一端與線圈座上的固定座2.1通過連接螺釘6相接。內鍋1底部中央與帶復位的溫度傳感器5相接,溫度傳感器通過帶倒鉤的插腳5.1滑套在線圈座2上,插腳上預先套設有復位彈簧,當放入內鍋時,溫度傳感器被壓下,復位彈簧被壓縮,當取出內鍋時,復位彈簧自然復位,溫度傳感器被頂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格蘭仕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3197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注射器
- 下一篇:用于口腔崩解片劑的可直接壓片復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