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方法及其裝置和應用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31780.6 | 申請日: | 2007-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249310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洪河謀;李俊;鄒明清;王增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華工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3/10 | 分類號: | B01D3/10;B01D1/2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衛東 |
| 地址: | 510640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續 表面 兩相 結構 恒溫 真空 脫水 方法 及其 裝置 應用 | ||
1、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向內加熱管束的內腔循環通入熱媒或啟動電磁加熱器,迅速將保溫罐體內表面與內加熱管束外表面形成的密閉多表面恒溫料腔升溫至脫水工藝溫度;
(2)啟動真空系統,將所述密閉多表面恒溫料腔內的空氣抽走,形成多表面恒溫真空料腔脫水環境;
(3)啟動進料控制閥,將經預熱的待脫水的新鮮料液通過新進料切割噴灑頭,噴灑到內加熱管束上呈掛淋狀態,使所述多表面恒溫真空料腔脫水環境內形成“液—汽”兩相結構,料液中的水分子汽化進入到汽相,并由真空系統不斷地抽走,料液則掛淋至保溫罐的底部;
(4)啟動循環泵,將保溫罐底部的料液泵送至循環料切割噴灑頭,進行循環切割噴灑,實現循環掛淋;
(5)控制系統根據傳感器動態檢測到保溫罐底的積料液位,調節進料控制閥、循環控制閥,控制積料液位不高于內加熱管束的底端,形成最佳掛淋密度,控制系統再根據溫度、真空度、水含量傳感器檢測到的參數值,控制內加熱管束的加熱功率,控制真空泵的功率,控制進料控制閥、出料控制閥的啟閉,使保溫罐內“液—汽”兩相結構達到動態平衡,從而實現對料液的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脫水工藝溫度根據料液自身的沸點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罐底部的積料量與進料量體積之比為30%~50%。
4、實現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方法的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溫罐、真空系統、循環泵、控制系統,保溫罐內設有內加熱管束、切割噴灑頭,切割噴灑頭設于內加熱管束的上方;切割噴灑頭與保溫罐的進料控制閥、循環泵出口旁路的循環控制閥分別連接;循環泵的入口與保溫罐底部連通,循環泵的出口設有出料控制閥;真空系統與保溫罐頂部的抽真空口連接;所述控制系統與進料控制閥、循環控制閥、出料控制閥、真空系統連接,且與保溫罐內設有的料溫、液位、真空度、水含量傳感器分別與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噴灑頭包括新進料切割噴灑頭、循環料切割噴灑頭,新進料切割噴灑頭與所述進料控制閥連接,循環料切割噴灑頭與所述循環料控制閥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進料切割噴灑頭、循環料切割噴灑頭各自獨立、互不連通。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內加熱管束為多表面載體螺旋列管,其內腔均布安裝有電磁加熱器或者設置有熱媒循環管;所述保溫罐頂部、底部相應設有內加熱輸出口、內加熱輸入口與內加熱管束內腔的熱媒循環管分別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噴灑頭、循環泵及循環泵的進出口管均設有自加熱裝置。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加熱裝置為所述切割噴灑頭、循環泵及循環泵的進出口管內腔或外壁設有的熱媒循環管或安裝的電磁加熱器。
10、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連續式多表面兩相結構恒溫真空脫水方法的應用,其特征在于:應用于脫水工藝溫度下呈液態的化工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的脫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華工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華工百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31780.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