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秧盤連續輸送的穴孔同步精準播種對中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30872.2 | 申請日: | 2007-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33692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3-05 |
| 發明(設計)人: | 馬旭;周海波;張鐵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C7/18 | 分類號: | A01C7/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麗明 |
| 地址: | 51064***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連續 輸送 同步 精準 播種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機械領域的一種穴盤育苗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超級稻精準育秧成套技術裝備中的秧盤連續輸送的穴孔同步精準播種對中裝置。
背景技術
水稻育秧是移栽種植技術的關鍵環節,也是實現水稻種植機械化的重要保障。隨著水稻品種的不斷發展與改良,超級稻種植在我國的應用將有較大的發展。雖然超級稻的育秧工藝與普通稻相接近,即采用穴盤供送、鋪底土、壓實、播種、覆土、淋水等;但在農藝方面的要求差異較大,如普通稻育秧通常要求3~5粒/穴,而超級稻則要求1~2粒/穴,這不僅需要有提供每穴準確數量種子的播種裝置,而且還需要有每穴投出的種子能準確地落到秧盤對應穴孔中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秧盤每穴有準確數量的種子,進而滿足超級稻的育秧要求。目前涉及精準育秧的作物還有蔬菜、花卉、中草藥等。
目前國內外的水稻播種育秧生產流水線較多,美國、日本、韓國等水稻機械化發達國家,因主要是針對滿足3~5粒/穴或取秧面積的常規稻和雜交稻而研制的穴盤育苗裝置,其主體是穴孔與播種不同步對中,播種裝置漫撒種子在穴盤上,有竄穴現象發生,落種隨機性比較大,位置控制不準確,雖結構簡單,但只能滿足普通稻育秧的技術要求。國內,中國農業大學研制了一種依靠鏈條節距與穴孔相匹配的穴盤育苗裝置,可實現秧盤穴孔與播種一一對應,但由于受鏈條節距限制,采用的秧盤穴孔尺寸并不是最理想的,針對目前超級稻要求的秧盤穴孔尺寸,也找不到相匹配的鏈條節距,因此,盡管這種裝置結構簡單,但適應的秧盤尺寸單一,在超級稻上采用將影響育苗效率和效果。在投種位置控制方法上,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采取電磁離合器與曲柄搖桿相結合,以及利用電磁換向閥與啟動馬達擺動相結合實現同步播種,但由于采用往復播種方式,工作效率低,控制結構復雜,通常用于花卉、蔬菜等產出高的經濟作物育苗。在美國Marksman公司還有的采用光電傳感器和多個步進電機相結合來實現蔬菜、花卉的同步控制,技術先進,但電機數量偏多,同時各電機的步速需要統一控制和匹配,且價格較昂貴。
通常,秧盤供送是通過人工直接將秧盤送入輸送鏈或帶,秧盤間距難以控制,有的為減少盤間距,采取盤與盤相連送入,這樣難以實現秧盤連續輸送與穴孔同步播種和壓穴對中;有的依靠人工操作經驗等距放盤,勞動強度都很大,長期工作效率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精準育秧成套技術裝備中的秧盤連續輸送的穴孔同步精準播種對中裝置,解決了高速連續式氣吸滾筒穴盤精準育苗的秧盤輸送與穴孔同步播種和壓穴對中的技術難題。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提供一種秧盤連續輸送的穴孔同步精準播種對中裝置,其特征在于由機架、秧盤、雙層秧盤供送機構、秧盤輸送同步對中機構、輸送機構、壓穴對中調整機構、空氣壓縮機組成,機架(1)是框架式結構,并安裝有4個支撐腿(33),雙層秧盤供送機構安裝在機架(1)上方,輸送機構安裝在雙層秧盤供送機構下方的機架(1)上,輸送鏈(18)上安裝的托板(22)來輸送秧盤(3),秧盤輸送同步對中機構的限位氣缸(6)也安裝在機架(1)上與雙層秧盤供送機構相鄰,播種滾筒(17)上同步轉動的對準盤(14)上安裝有對中銜鐵(15),壓穴對中調整機構安裝在機架(1)上,位于限位氣缸(6)和播種滾筒(17)之間,空氣壓縮機通過電磁閥a(35)和電磁閥b(36)分別與限位氣缸(6)和支撐氣缸相連(31)。
所述的雙層秧盤供送機構由四個微型支撐氣缸(31)、供盤框架(2)、放盤指示燈(5)、放盤行程開關(4)、送盤接近開關(29)、電磁閥b(36)組成,供盤框架(2)安裝在機架(1)上,四個微型支撐氣缸(31)將供盤框架(2)分成上、下兩層,上層由支撐氣缸(31)的活塞桿(32)來支撐秧盤(3),下層由輸送鏈(18)上安裝的托板(22)來支撐秧盤(3),四個微型支撐氣缸(31)通過電磁閥b(36)與空氣壓縮機(34)相連,供盤框架(2)的前部上方安裝有放盤指示燈(5)、下方裝有放盤行程開關(4),送盤接近開關(29)安裝在下層前部的側面機架(1)上,受行進秧盤側面擠壓而產生電平信號,信號的轉變可控制電磁閥b(36)切換氣路,驅動支撐氣缸(31)的活塞桿(32)伸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南農業大學,未經華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3087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