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墨盒清洗方法及清洗裝置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30280.0 | 申請日: | 2007-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21329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2-1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明;田永中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天威飛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41J2/175 | 分類號: | B41J2/175;B08B9/00 |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張中;段淑華 |
| 地址: | 519060廣東省珠***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墨盒 清洗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墨盒清洗方法和清洗設備,具體地說,是一種噴墨打印機墨盒回收再生時使用的清洗方法和清洗裝置。
背景技術
在資源越來越缺乏、人們環保意識越來越增強的當今社會,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是對工業發展所應該滿足的一個基本要求。噴墨打印機墨盒的回收利用不但順應這一要求,而且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和用戶的使用成本。因此,越來越多的廠商對可再生利用的噴墨打印機舊墨盒進行二次利用。
對于空舊墨盒的再生利用,現有一種方法是先用水清洗整個墨盒,然后采用離心脫水技術脫出墨盒內的墨水,或是水洗后,從墨盒的通氣孔導入1.5~2.0個大氣壓的熱氣流,把墨盒內的水分烘干。
對于上述方法,水洗后遺留在墨盒中水分的多少將直接影響離心脫水或正壓熱氣流脫水的效果。若水洗后遺留在墨盒內的水分很多,則離心脫水或正壓熱氣流脫水的時間就比較長,脫水效果也不好。因此,急切需要一種回收墨盒的清洗方法和裝置,以使得清洗后的墨盒內存在盡可能少的水分。
目前,清洗回收墨盒時通常采用的一種方法是,從墨盒的通氣孔導入水后讓水分從出墨口自然流出。實施此清洗方法的一種回收墨盒清洗裝置如圖1所示。該清洗裝置包括底座11和可相對底座11上下移動的移動座12。三個與三腔彩色墨盒三個腔的通氣孔對應的導管13固定在移動座12上,它們的一端可插進回收墨盒的通氣孔,另一端與供水源相通。清洗回收墨盒時,先把回收墨盒放置在底座11上;然后使移動座12向底座11移動,把回收墨盒壓緊,在此過程中導管13插進回收墨盒的通氣孔;最后打開導管13的進水開關,水從導管13注入回收墨盒,清洗后的污水從回收墨盒的出墨口和導管13與回收墨盒通氣孔間的間隙流出。
上述回收墨盒清洗方法和清洗裝置實質上采用的是進水-自然出水的過程,清洗能力非常有限,且由于出水口很小,回收墨盒內部結構復雜,出水排放往往不充分,回收墨盒內殘留大量水分。對于內置海綿的墨盒,由于海綿內有大量殘墨,且海綿具有吸附液體的特性,清洗不充分、殘留大量水分的問題更是突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降低清洗后回收墨盒內水分、清洗效果好的墨盒清洗方法。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降低清洗后回收墨盒內水分、清洗效果好的墨盒清洗裝置。
為實現上述第一目的,本發明提供的墨盒清洗方法,墨盒的殼體內具有一個或一個以上容納墨液的腔體,殼體上設有與每一腔體連通的通氣孔及將墨液向外提供的出墨口,墨盒清洗方法包括:
自通氣孔向所述腔體內正壓注水;
從出墨口向所述腔體內施負壓抽水;
先停止正壓注水,后停止負壓抽水。
為實現上述第二目的,本發明提供的墨盒清洗裝置包括:一底座及固定在底座上的一組立柱,一沿立柱移動的移動座,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導管,每一導管固定在移動座上,且注入端朝向底座,另一端接水源,固定于底座上的負壓抽吸管,負壓抽吸管的吸口端朝向移動座,另一端接負壓發生器。
本發明提供的另一墨盒清洗裝置包括:一底座及固定在底座上的一組立柱,一可沿所述一組立柱移動的移動座,一個或一個以上的導管,每一導管固定在底座上,且注入端朝向移動座,另一端接水源,固定于所述移動座上的負壓抽吸管,負壓抽吸管的吸口端朝向所述底座,另一端接負壓發生器。
上述墨盒清洗方法和清洗裝置,采用負壓抽吸排水,能把回收墨盒內的水分充分抽吸出來,且被負壓抽吸的水流動速度快,對回收墨盒內壁表面、海綿及出墨口起到沖刷作用,清洗更干凈更徹底。
附圖說明
圖1是現有墨盒清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墨盒清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一種回收墨盒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圖2示墨盒清洗裝置處在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
以下結合圖示及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天威飛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未經珠海天威飛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3028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