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乙肝的中藥制劑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30195.4 | 申請日: | 2007-09-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85845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3-18 |
| 發明(設計)人: | 楊宏志;謝和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K36/9068 | 分類號: | A61K36/9068;A61P1/16;A61P31/20;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陳 衛 |
| 地址: | 51063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乙肝 中藥 制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乙肝的藥物。
背景技術
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約20億人曾 感染過HBV,其中3.5億人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約有100萬人死于 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HCC)。我國屬 HBV感染高流行區,一般人群的HBsAg陽性率為9.09%。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或消除 HBV,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阻止疾病進展,減少 和防止肝臟失代償、肝硬化、HCC及其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生 活質量和延長存活時間。慢性乙型肝炎治療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調 節、抗炎保肝、抗纖維化和對癥治療,其中抗病毒治療是關鍵。前國 內外公認有效的抗HBV藥物主要包括干擾素類和核苷(酸)類似物, 并各有其優缺點。前者的優點是療程相對固定,HBeAg血清學轉換 率較高,療效相對持久,耐藥變異較少,其缺點是需要注射給藥,不 良反應較明顯,不適于肝功能失代償者。后者的優點是口服給藥,抑 制病毒作用強,不良反應少而輕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償者,其缺點 是療程相對不固定,HBeAg血清學轉換率低,療效不夠持久,長期 應用可產生耐藥變異,停藥后可出現病情惡化等。
人感染HBV后,病毒持續6個月仍未被清除者稱為慢性HBV 感染。感染時的年齡是影響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圍生(產)期和 嬰幼兒時期感染HBV者中,分別有90%和25~30%將發展成慢性感 染。其HBV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為3個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 除期和非活動或低(非)復制期。目前,多數學者認為HBV感染慢性 化的主要機制是宿主對HBV各種抗原產生不同程度的特異性免疫無 應答,即免疫耐受或免疫功能低下。HBV感染機體后,機體免疫強度 的高低,可能成為決定急性自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標志。免疫耐受 期的特點是HBV復制活躍,血清HBsAg和HBeAg陽性,HBV?DNA滴 度較高(>105拷貝/ml),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水平正常,肝 組織學無明顯異常。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打破 免疫耐受作用的治療乙肝的中藥配方。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的治療乙肝的中藥制劑,由如下組分和重量份數組成:
麻黃6~12?????附子3~9??????細辛3~6
干姜6~9??????角刺12????????白背葉根15~30
蒼術11~13????柴胡11~13????枳殼14~16
桃仁8~10?????紅花8~10?????黃芪29~31
當歸14~16????淫羊藿12~18??蜈蚣3~6。
優選的重量份數為:
麻黃6~12g???附子3~9g??????細辛3~6g
干姜6~9g????角刺12g????????白背葉根15~30g
蒼術12g??????柴胡12g????????枳殼15g
桃仁9g???????紅花9g?????????黃芪30g
當歸15g??????淫羊藿12~18g??蜈蚣3~6。
本發明的中藥制劑可以將各組分按比例混合后,磨成粉末狀,添 加必要的輔料,制成膠囊、片劑等醫學上可用的劑型。也可以是將各 組分按比例混合后,放入容器中煮沸,取煮沸后的濃縮提取液服用。
餐前服用,每3個月為一個療程,治療前記錄患者中醫四診資料, 并檢查血常規,凝血四項,肝功能,AFP,HBeAg(imx),HBV-DNA 定量,肝膽胰脾超聲及胸片,并建議患者行肝組織病理學檢查,每個 療程結束后復查肝功能,HBeAg(imx),HBV-DNA定量,具體治 療周期依療效而定,一般治療周期為1-2年。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未經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3019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