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及裝置無效
| 申請?zhí)枺?/td> | 200710028286.4 | 申請日: | 2007-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54239A | 公開(公告)日: | 2007-10-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鄭永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永旭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1/52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輝 |
| 地址: | 510635廣東省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流動 污染 水體 處理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環(huán)保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人口的增加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現在的水資源污染嚴重,已成為我國水資源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而水體富營養(yǎng)化則是水環(huán)境惡化的重要因素,據統計,我國主要湖泊處于因氮、磷等成分(主要以氨氮、硝態(tài)氮、亞硝態(tài)氮、有機氮、正磷酸鹽、有機磷等形態(tài)存在)污染而導致富營養(yǎng)化的占統計湖泊的56%,為減小水資源的污染,現興建了大量的污水處理廠,人們認為,污水處理廠可以解決水體污染,但是實踐表明,經過常規(guī)二級處理的低污染水體,排入江河、湖泊后又會變黑變臭,其原因是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雖然達到了排放的二級標準,但其磷、氮的含量仍然很高,是地表水IV類水質的10-20倍,這些污染物質,在陽光的作用下,會使藻類繁殖而很快就變得富營養(yǎng)化,加入化學物質或用超聲波來殺死藻類之后,會造成二次污染或使藻類產生抗藥性,更重要的是,藻類殺死之后,其中的磷、氮等成分又重新回到水體中,過1至3天又會再次出現藻類爆發(fā);有的污水處理過程中,通過種植水生植物來抑制藻類的生長,但藻類爆發(fā)時阻擋陽光,使水生植物難以生長;在歐美等國家,盛行生物控制法,即控制浮游動物、食浮游動物的魚類及貝類的數量來控制藻類的生長,但其見效慢,而且成本高,而且動物的排泄物又會對水體造成污染,動物的死體會在水體中進行分解,消耗氧或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硫化氫臭氣,使水質不斷惡化;由此可見,已有的污水處理廠的成本高,而且不能達到地表水環(huán)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的IV類標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低、處理效果更好的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及裝置。
本發(fā)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方法,該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驟:
a、水體進入污水處理池,在污水處理池中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使微型藻類在污水處理池內大量繁殖,吸收污水處理池內水體的污染物質,凈化水質;
b、污水處理池內的水體流動,使水體中的微型藻類富集;
c、轉移并清除富集的微型藻類;
d、使水體進入下一個污水處理池,并重復上述步驟,直至水體凈化達標。
本發(fā)明所述方法中,當水體進入污水處理池后,在污水處理池中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如滿足合適的光照、溫度等),再通過投放或自然繁殖的方法使微型藻類在污水處理池中繁殖,將水體中的磷、氮、金屬離子等污染物質吸收,在水泵的作用下,水體在污水處理池中流動而使微型藻類在微藻富集區(qū)富集而形成團或塊,再將富集的微型藻類轉移,使污水處理池中的水體凈化,采用微型藻類進行凈化,其繁殖能力強,易于吸收水體中的磷、氮、金屬離子等污染物質,凈化效果理想;污水處理池中的水體在第一次凈化之后,為進一步提高凈化效果,可使水體進入下一個污水處理池作再次凈化,直到水體達標為止;本發(fā)明對水質不穩(wěn)定、水流量變化不大的水體的凈化效果比較理想,尤其適用于經過污水處理廠初步凈化處理的水體以及各種污染程度的自然流動水體(如江河、湖泊、水庫、河涌),污染的水體經處理之后可以達到GB3838-2002標準的IV、III類水平,這樣,可直接用作自來水的水源。
在所述b步驟中,為使微型藻類富集的效果更好,可在所述污水處理池中加入絮凝劑,使水體中的懸浮物及微型藻類凝結成塊,由于氣浮作用,所述絮凝的微型藻類、懸浮物上浮,并通過水體流動而富集。
所述微型藻類采用適應在本地自然水體中快速瘋長的、對磷、氮、金屬離子的吸收能力強的本地優(yōu)勢種,如藍藻、綠藻。
根據微型藻類的生長周期確定水體在各污水處理池中的處理周期,即根據不同微型藻類的爆發(fā)周期,加上微型藻類的富集時間,即為水體在污水處理池中的處理周期。
一種流動污染水體處理裝置,包括串聯相通至少兩個的污水處理池,在每個污水處理池中均有適應在本地自然水體中快速瘋長的本地優(yōu)勢種的微型藻類。由于微型藻類的繁殖能力強,對氮、磷、金屬離子等污染物質的吸收能力強,對污水的凈化效果理想,流動污染水體經過其中一個水池處理之后,若未達到規(guī)定標準,則處理之后的流動污染水體進入下一個污水處理池作進一步的處理直至達標。
至少兩個串聯相通的所述污水處理池中,上一個所述污水處理池高于其下一個污水處理池,而使串聯相通的至少兩個所述污水處理池呈梯級設置。各污水處理池呈梯級設置之后,上一污水處理池的水體可直接流入下一污水處理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永旭,未經鄭永旭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2828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濕法骨架材料無紡布
- 下一篇:一種含有益菌因子的長效酸奶及其生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