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拉料倒扣新型結構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24940.4 | 申請日: | 2007-07-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47991A | 公開(公告)日: | 2009-01-21 |
| 發明(設計)人: | 康泳 | 申請(專利權)人: | 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45/26 | 分類號: | B29C45/26;B29C45/40;B29C33/4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004***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倒扣 新型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模具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軟膠成型模具結構中的拉料倒扣新型結構。
【背景技術】
塑膠模在產品成型完成后,需要開模并將產品頂出,開模后產品需留在公模上,之后再利用公模內的頂出結構將產品頂出。
如圖1所示,為現有模具拉料結構示意圖;該拉料倒扣結構位于一模仁內部,該模仁包括一母模仁11和一公模仁12,產品13位于母模仁11和公模仁12之間,該套模具通過流道14將熔膠注入到型腔(未圖示)內;該公模仁12內設有一頂針15,該頂針15位于流道14正下方,且該頂針15頂端呈“Z”形面。
如圖2所示,為現有模具拉料結構成型產品示意圖,在產品13成型完成后,需進行開模,此時留于流道14內的余料16下端由于和頂針15頂端相接,故也呈“Z”形,二“Z”形相對,因而在開模時余料16的下端可被頂針15頂端卡住,而余料16與產品13相連接,故可使產品13留于公模仁12內,而不會出現產品留于母模仁11內的情況。
然而,此種拉料結構僅適用于硬膠成型,而在軟膠成型時若繼采用此種結構,此時余料為軟膠,余料下端的“Z”形受到壓力后易產生形變,故在開模時母模仁易將余料連同產品一起拉出,此時產品留在母模仁內,需將產品從母模仁上取下,為整個成型流程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發明內容】
鑒于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適用于軟膠成型的拉料倒扣新型結構,以解決現有模具拉料結構易將軟膠產品留于母模仁內的缺陷。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拉料倒扣新型結構,適用一模具結構中,該模具包括一公模仁和一母模仁,母模仁內設有一流道,公模仁內與該流道對應位置設有一頂針,其中公模仁上位于頂針上方位置的內表面向內凹陷形成一卡槽。
如此,軟膠產品成型完成后,留于流道內的余料下端與卡槽對應位置形成一凸臺,開模時由于凸臺卡于該卡槽內,故可使產品留于公模仁內。相較于現有技術,本結構可有效防止產品留于母模仁內,且本結構加工簡單,操作方便,故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模具拉料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模具拉料結構成型產品示意圖。
圖3為本拉料倒扣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拉料倒扣結構成型產品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對本發明的結構及技術特征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如圖3所示,為本拉料倒扣新型結構示意圖;本拉料倒扣結構適用一軟膠產品成型模具結構中,該模具包括一母模仁21和一公模仁22,成型后的產品23位于母模仁21與公模仁22之間,母模仁21上設有一流道24,該模具結構通過該流道24將熔膠注入到母模仁21與公模仁22之間的型腔(未圖示)內,冷卻后即為成型產品23,公模仁22上與流道24對應位置設有一頂針25,也即頂針25位于流道24的正下方,該頂針25用于將成型后的產品23從公模仁頂出,且該公模仁22上位于頂針25上方的內側面向內凹陷形成一卡槽26。
請參閱圖3及圖4所示,其中圖4為本拉料倒扣結構的成型產品示意圖;當熔膠從流道24注入型腔并成型后,流道24內所留的熔膠冷卻形成余膠28,該余膠28與成型產品23相連接,由于熔膠進入卡槽26,故余膠28上與卡槽26對應位置形成一凸臺27,該凸臺27卡入卡槽26內。
因此,在開模時,由于凸臺27與卡槽26相卡合,母模仁21對余膠28的拉力并不能將余膠28從公模仁22內拉出,由于余膠28與成型產品23相連接,故成型產品23也會留在公模仁22內,此時只需用頂針25將余膠28從公模仁22內頂出即可使其連同產品一起脫離公模仁22,再將余膠28從產品23上剪下即可完成產品成型流程。
本發明拉料倒扣新型結構適用于所有軟膠產品成型的模具結構中,實際應用中只需根據產品的不同對本拉料倒扣結構的位置稍加改動即可,此處不再贅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拉料倒扣新型結構可使成型產品在開模時留在公模仁內,有效防止成型產品留在母模仁,從而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且本結構加工簡單,操作方便,故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經漢達精密電子(昆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2494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