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垂直起重運輸電梯實踐方法及用于低層建筑物電梯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24169.0 | 申請日: | 2007-07-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17722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5-14 |
| 發明(設計)人: | 郁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郁榮 |
| 主分類號: | B66B11/08 | 分類號: | B66B11/08;B66B7/02;B66B11/02;B66B1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30051安徽省合肥***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垂直 起重 運輸 電梯 實踐 方法 用于 低層 建筑物 | ||
技術領域
建筑物用垂直起重運輸工具,包括電梯和扶梯。
背景技術
一般說,電梯是安裝于二層以上的建筑物,從一層面到另一層面,快速而高效地運送人員和貨物。是現代建筑物不可缺少的起重運輸工具。
電梯的分類和主要參數。一、分類:1.按用途分。有乘客、載貨、客貨二用、醫用、住宅、雜物、觀光、船用、汽車用、冷庫、防爆電梯等。2.按速度分。有低:1m/s以下;快:1m/s~2m/s;高:2m/s~4m/s;超高:4m/s~10m/s;特高速:10m/s以上。3.按驅動方式分。有液壓式、曳引式、螺旋式、爬輪式電梯。其余還有5種分類。二、主要參數:1.額定載重量;2.額定速度;3.轎廂尺寸;4.門的形式;5.開門寬度;6.層站數量;7.提升高度;8.頂層高度;9.底坑深度;10.井道總高度;11.井道尺寸;12.拖動方式;13.控制方式;14.信號裝置;15.轎廂裝置與裝飾要求。
關于電梯(以來客電梯為例)的組成有四個部分:1.井道。構成有:、井筒、地坑、通風口、外門、檢修口、導軌、彈簧座、廳門(牛腿、信號、按鈕)。2.機房。構成有:曳引機、隔音壁。3.轎廂。構成有:廂體、廂門、信號、報警、按鈕。4.配重。構成有:平衡重、導軌、彈簧座。從上述各組成部分可導出電梯所占有的四大空間,即:井道、機房、轎廂、層站(侯梯廳)。綜上是電梯的基本概況描述。
電梯的安裝及使用與建筑物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從電梯的生產、安裝到使用的整個過程包括三個方面:機械、電器、土建。機械方面具體有:曳引機、平衡重、導向裝置、轎廂及機械安全系統;電氣方面包括:電動機、自動控制系統及各種電氣安全限位開關;土建方面則是:井道、機房、地坑和層站,總括是建筑物的一部分。據載:國外電梯廠家,他們的安裝、維修人員的數量是電梯產品生產工人的3~4倍。從中可看出電梯產品的主要環節不在生產而在安裝和使用的維護上。安裝作業的大部分是在井道里完成的,并且要使用電焊、氣割,以及澆注巴氏合金繩頭;還有起重吊運,電工作業等具有危險性較高的特種作業。我國將電梯安裝作業定于特種作業范疇。
在電梯安裝和維修時,極易釀成事故。主要的事故傷害有:墜落、擠壓、剪切、濺燙傷、燒傷、電擊等。事故發生的主要部位在井道、底坑、轎頂和層門口。
自動扶梯的定義:帶有循環運動梯路向上或向下傾斜輸送乘客的固定電力驅動設備。是由一臺特種結構形式的和兩臺特殊結構形式的膠帶輸送機組成的,用以在建筑物的不同高度間運載人員上下的一種連續循環輸送的機械設備。其有30°和35°兩種類形。國家標準規定:35°的扶梯,速度為0.45m/s;~0.5m/s:30°的扶梯,速度為0.5m/s~0.55m/s。扶梯提升高度分為3~10m,稱之為小高度;10~45m的稱之為中高度;45~65m的稱之為大高度。廣泛使用于賓館、商場、車站、地鐵等場所。它的輸送能力:梯級寬度為600mm,人數為一人時,是4500人/小時;梯級寬度為1000mm,人數為兩人時,是9000人/小時。
總之,從參考資料上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隨著今后電梯技術的發展,對從業人員的技術水平要求會越來越高。電梯的使用成本和管理費用也會隨著技術的提高而呈增長趨勢。
參考文獻有:
1.安振木等編。電梯安全使用與管理??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
2.魏孔平,朱蓉等編??電梯技術??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6
3.王志強等編著??最新電梯原理??使用與維護??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4
4.楊江河,金少紅編。三菱電梯??維修與故障排除??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8
5.何喬治,熊春齡,何峰峰編著。自行扶梯與自動人行道基本結構及安裝維修??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4,11
6.(英)布蘭克(Blanc.A),(英)布蘭克(Blanc.S)著;謝建軍,黃健,康竹卿譯。樓梯——材料·形式·構造??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3
7.王建廷主編??居住中的科學??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5
發明內容
歷史上用于垂直交通,最古老的方式是樓梯。人們為了提高效率,節省體力,發明了提升機。在此基礎上,經過不斷地努力與改進。先后出現了導軌,加強了穩定性;蒸汽機、電動機,取代了人力;增加了對重、補償鏈,達到了節省動力的目的。等等。直到現在,仍在使用現代技術手段作不懈的努力。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郁榮,未經郁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24169.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石杉堿甲滴丸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空氣能電飯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