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檢測APEC、UPEC毒力基因表達水平的DNA芯片及其構建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23940.2 | 申請日: | 2007-06-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096706A | 公開(公告)日: | 2008-01-02 |
| 發明(設計)人: | 高崧;劉秀梵;宦海霞;陳祥;趙李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揚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Q1/68 | 分類號: | C12Q1/68 |
| 代理公司: | 揚州市錦江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江平 |
| 地址: | 225009***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檢測 apec upec 毒力 基因 表達 水平 dna 芯片 及其 構建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禽致病性大腸桿菌、人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毒力基因表達芯 片的研究,屬于人獸共患病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禽大腸桿菌病(Avian?Colibacillosis)是指部分或全部由禽病原性大腸桿菌 (Avian?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APEC)所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的疾病, 包括大腸桿菌性敗血癥、大腸桿菌肉芽腫(Hjarre氏病)、氣囊病(慢性呼吸道 病,CRD)、禽蜂窩織炎、腫頭綜合癥、腹膜炎、輸卵管炎、滑膜炎、全眼球 炎及臍炎/卵黃囊感染。禽大腸桿菌病是2至12周齡雞和火雞的一種常見傳染 病,給養禽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APEC感染相關的毒力因子已被相繼報 道,但是其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清楚。
APEC和人尿道致病性大腸桿菌(Uropathogenic?Escherichia?coli,UPEC) 均能引起腸道外感染,可能與它們的毒力特性有關,如黏附素,鐵獲得系統, 毒素,保護素和侵襲素等,這些毒力特性使它們能夠在宿主環境中生存進而產 生疾病。很多研究證明,APEC和UPEC的毒力因子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 但APEC的毒力基因是否人類UPEC毒力基因來源,或反過來,人類UPEC毒力 基因是否APEC毒力基因的來源,更是我們關注的問題。了解APEC、UPEC這 些毒力基因在相同條件下的表達情況可為APEC、UPEC是否互為對方毒力基 因貯庫這一問題提供依據。
基因芯片技術是近年來發展起來并逐漸完善的一種微型化、集成化、平行 化和高通量的基因分析新技術。基因芯片技術的應用已不局限于最初的DNA 序列測定,現已在基因表達分析、基因突變及多態性分析、藥物及毒物基因組 學等多個領域顯示出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具有廣闊的前景。自 Stanford大學的Schena?M等首次發表了用DNA微陣列研究基因表達的論文 后,基因芯片正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基因表達的研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發明一種可同時對APEC、UPEC毒力基因表達水平實 行檢測的DNA芯片。
本發明是主要由154個靶基因探針組成的DNA芯片。其中97個基因片段擴 增自大腸桿菌已知的毒力基因和部分耐藥基因,44個基因片段擴增自用SSH方 法獲得的APEC特異性基因,13個基因片段擴增自用SCOTS方法獲得的APEC 特異性基因。
本發明應用APEC、UPEC已知的毒力基因、耐藥基因及通過SSH、SCOTS 方法獲得的APEC特異的潛在毒力基因作為探針,構建APEC、UPEC毒力基因 表達芯片。通過對APEC?E058株和UPEC?HEC4株體內、外毒力因子表達水平 的檢測結果表明,該基因芯片具有高通量、微型化、集成化和平行化的優點。 本發明之基因芯片可對APEC、UPEC在體內、外培養條件下的毒力基因的表 達水平進行檢測。
本發明所述97個基因片段是:fimC、fimH、tsh、iroN、irp2、fyuA、kpsM、 csgA、papC、felA、facA、cvaC、iss、iucCD、vat、bmaE、hlyE、cnf1、chuA、 hlyA、iutA、sitA、kfiB、papGII、papGIII、ireA、focG、malX、afaBC、sfaDE、 gyrB、recA、mdh、uspA、sepL、fepC、rtx、ehxA、espP、flic、iha、tir、eae、 ler、stx1、stx2、rfbE、paa、katP、neuC、etpD、toxB、tagA、cesT、pas、espA、 cdtA、east、bfpA、cif、efaI、sheA、perA、espB、ompA、faeG、fanC、fasA、 f41、f17a-A、lt、sta、stb、stx2eB、tetA、tetB、tetG、blaTEM-1、carb2、addA1、 sulI、sulII、addA2、strA-B、qac、int-I、catI、floR、aac(3)-IV、dfr-12、aph(3)-Ia、 cmlA、uidA、fhuA、yjaA、feoB、16srDNA。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揚州大學,未經揚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2394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