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本色紗線編織具有色織提花針織物表面效應的方法無效
| 申請號: | 200710023141.5 | 申請日: | 2007-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1314885A | 公開(公告)日: | 2008-12-03 |
| 發明(設計)人: | 吳鴻烈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AB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10 | 分類號: | D04B1/10;D06P1/38 |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專利事務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 |
| 地址: | 215347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本色 紗線 編織 有色 提花 針織物 表面 效應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提花針織物的編織及染色方法。
背景技術
提花組織是緯編針織物中常見的花色組織之一,它是將紗線墊放在按花型要求所選擇的某些織針上進行成圈而形成的一種組織。為了特出織物表面的花色效應,均采用有色紗線來編織,又稱色織提花組織;
本色紗線成為有色紗線,有二種方法,一是把本色紗線先經松式絡筒機絡筒,在筒子染紗機中染色,再經絡筒成為滿足針織要求的有色紗線。這種方法,工藝過程長,紗線損耗大,成本高,紗線的編織性能會有所降低。另一種是先經纖維染色,再由紡紗廠紡成有色紗線。這種色紡紗價格高,紗線實物質量不及本色紗線。對于化學纖維來講,還可直接紡成有色絲。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本色紗線編織具有色織提花針織物表面效應的方法,該方法簡單實用和成本較低。
本發明為了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本色紗線編織具有色織提花針織物表面效應的方法,用不同性能的本色紗線墊放在按花型要求所選擇的相應織針上進行成圈形成織物;織物形成后再進行織物染色,不同性能的本色紗線就達到不同色澤的表面效應,就形成了所要求的提花組織。
織物形成后再用活性染料進行織物染色。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根據花型用不同類別(性能)的本色紗線編織,編織后織物再染色,由于不同類別的本色紗線的上色率不一致,這樣不同類別的本色紗線就呈現不同的色彩,從而就達到了提花組織不同色澤的表面效應。且方法簡單和成本較低。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種用本色紗線編織具有色織提花針織物表面效應的方法,用不同性能(或說不同類別)的本色紗線墊放在按花型要求所選擇的相應織針上進行成圈形成織物;織物形成后再進行織物染色,不同性能的本色紗線就達到不同色澤的表面效應,就形成了所要求的提花組織。
織物形成后再用活性染料進行織物染色。
本例工作原理是:用不同種類性能的本色紗線,替代不同顏色的有色紗線,同樣墊放在按花型要求所選擇的某些織針上進行成圈形成織物,利用不同種類紗線有不同的上色性能,通過織物染色來達到不同色澤的表面效應。最簡便的是,可用棉紗與再生纖維素纖維紗線[如木代爾(Modal)、天絲(Tencel)、麗賽(Richcel)及竹漿纖維(Bamboo)等],按二色提花組織的方法進行編織,因二者均屬纖維素纖維,可用同一種染料(活性染料)進行織物染色。由于再生纖維素纖維上色率高于棉纖維,最終呈現深、淺二色的提花組織表面效應,且色光調和。因這是用生產素色織物的生產方式來達到色織提花織物的效果,所以生產周期短,生產成本低;
同樣,如用再生纖維素纖維、再生纖維素纖維與棉混紡、棉紗三種本色紗線,按三色提花組織的方法編織織物,經活性染料染色,便可達到同色調,深、中、淺三個層次色澤的三色提花針織物的表面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AB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AB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071002314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